11月23日-24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第五次對接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對接會梳理了項目五年來的實施經驗,解讀教育部相關政策,發布和講解項目指南。參會嘉賓和代表圍繞產學研協同育人、新工科建設、校企合作體系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本次對接會吸引了來自全國高校、企業的約1500名代表參會,參會高校近500所、企業300多家。對接會由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聯合主辦,中關村智酷、高等教育出版社、慧科集團承辦,中教全媒體協辦。大會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教授主持。
十二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馬德秀在致辭中表示,我和各位一樣,始終關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實踐證明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不可或缺的途徑。馬德秀指出,我們期待積聚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力量,從技術構思、產品開發、到商業應用,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公共創新合作平臺,匯集創新信息,交流創新思想,提出創新理念,研究推動成果轉化的新思念,探索針對產業界對人才的真實需求建立專業,推進行業企業參與辦學,實現產教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畫好人才培養與產業創新的最大同心圓,真正把創新活動變成產業活動,把創新成果變成產業成果,把創新貢獻,變成產業貢獻。
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理工處處長吳愛華發表主題為“加快新工科建設激發產業變革活力”的講話,他傳達了全國教育大會、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兩個歷史性重要會議的精神,解讀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主動應對未來戰略競爭以及高等教育變革對于推進新工科建設的迫切需求,介紹了新時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設的理念、模式和政策,指出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做好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引領者,以新工科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創新,以高等教育創新引領大國崛起。
中關村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宣鴻在會上作了“中關村產學研協同創新實踐”的主題演講。他介紹了中關村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實踐和具體案例,并表示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匯聚創新資源、服務創新生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化平臺,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未來將成為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
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以“一流本科工程教育及其實現路徑的探討”為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陳鐘以“產學合作推動新工科大數據人才培養”為題,芬蘭羅阿約應用科技大學副校長Ky?sti V?kev?inen以“芬蘭校企合作體系建設經驗分享”為題,慧科集團總裁王浩以“企業創新訓練營產教融合共育新工科人才”為題分別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
23日下午的會議由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主持,中關村智酷總經理趙強、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高級經理何向魁、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騰訊教育行業總經理龔振、霍尼韋爾Tridium亞太區總裁劉永澤、戴爾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專家張濤分別作了演講。此外,來自高校和企業的嘉賓還圍繞“產學協同推進教育與產業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兩個主題在圓桌論壇上進行了交流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