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的到來不僅為通信行業帶來了革命性變革,也為儀器儀表行業開辟了全新市場。特別是在高頻測試、網絡仿真和設備兼容性等領域,儀器儀表發揮了關鍵作用。毫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人形機器人研究院董二寶副教授課題組聯合香港城市大學于欣格副教授團隊,于11月15日在國際著名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鐵團隊在超小型二氧化碳(CO?)氣體傳感器研制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制備的傳感器具有尺寸小、功耗適中、性能...
采用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設計的MEMS陀螺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成本低、易于與集成電路集成等優點,對微納衛星、無人機群等先進裝備的大批量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方勇華研究員團隊在腔增強拉曼光譜氣體檢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用于痕量氣體檢測的拋物面鏡腔增強拉曼光譜》...
8月14日,記者從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復旦大學周鵬-劉春森團隊開發了一種二維超快閃存的規模集成工藝,將推動超快顛覆性閃存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原文標題:集成電路學部游海龍教授課題組在EDA硬件仿真編譯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學術成果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部游海龍教授、李聰教授課題組在EDA中的硬...
激光測距傳感器是一種利用激光技術測量目標物體與傳感器之間距離的精密儀器。其工作原理基于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 ToF)方法,通過測量激光脈沖從發射到反...
據科技日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團隊設計并生產了一種受折紙啟發的創新結構。該結構可在組織周圍折疊,允許將傳感器精確插入預定義位置,以檢測記錄細胞活動和細...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實現原子級分辨率的核心器件是這個qPlus傳感器,它是我們自己手工做的,可以看到上面的膠痕還不太規整。”5月23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蓋世汽車訊 由于在3D人臉識別、增強/虛擬現實、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等人工智能驅動技術中的潛在應用,市場對近紅外(NIR)和短波長紅外(SWIR)光譜對高像素數...
龍峰團隊開發的“倏逝波熒光全光纖生物傳感儀器及在新污染物檢測中的應用”科技成果已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項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倏逝波雙色熒光全光...
圖片近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孫洪波教授和吉林大學陳岐岱教授聯合團隊開發出新型激光切割技術,將切割精度提升至 10 納米,這一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在薄膜熒光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為制備優異的薄膜熒光傳感器提供了有效策略,對熒光傳感與氣體吸...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馬欲飛教授課題組實現光致熱彈光譜傳感器多維度升級,相關研究成果以《一種基于密集光斑多通池和新型低頻石英音叉的高靈敏度光致熱...
近日,精密測量院囚禁離子物理課題組與湖北大學、蘭州大學合作,在量子電池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抗老化的遠距充電量子電池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在物理學頂...
微弱電場測量在工業、科研領域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學電場測量響應快、帶寬大。過去數十年,基于體鈮酸鋰的集成光學電場傳感器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受材料、工...
近日,《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線刊發華中科技大學李培寧教授團隊題目為“Van der Waals quaternary oxides for tunable low-loss anisot...
3 月 4 日消息,來自美國頂尖學府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無需電池、自供電,且不產生污染的傳感器。圖片研究團隊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 D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中紅外波段量子糾纏的制備與表征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史保森教授、周志遠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制備了3微米中紅外波...
01 高頻大電流探頭圖片-簡便易用,準確進行AC/DC電流測量。-DC-25MHz帶寬。-鉗口直徑20mm。-分芯結構...[閱讀]
01 展會圓滿收官圖片作為全球電子行業頂級盛會之一的本屆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于2025年4月17日落下帷幕。...[閱讀]
教育部協同育人,校企共赴產學之約2025年3月6日,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黨委書記鄔智、副院長郝艷捧率...[閱讀]
近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2025年計量檢測儀器設備采購項目(電聲流量類)公開招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