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中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條件除固定相種類、流動相組分、檢測器類型不得任意改變外,其余如色譜柱內徑、長度、固定相牌號、載體粒度、流動相流速、混合流動相各組分的比例、柱溫、進樣量、檢測器的靈敏度等,均可適當改變, 以適應具體品種并達到系統適用性試驗的要求。
2、系統適用性試驗
按各品種項下要求對儀器進行適用性試驗,即用規定的對照品對儀器進行試驗和調整,應達到規定的要求;或規定分析狀態下色譜柱的最小理論板數、分離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譜柱的理論板數(n) 在選定的條件下,注入供試品溶液或各品種項下規定的內標物質溶液,記錄色譜圖,量出供試品主成分或內標物質峰的保留時間t(以分鐘或長度計,下同,但應取相同單位)和半高峰寬(W ),按n=5.54(t/W)計算色譜柱的理論板數,如果測得理論板數低于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最小理論板數,應改變色譜柱的某些條件(如柱長、載體性能、色譜柱充填的優劣等),使理論板數達到要求。
(2) 分離度 定量分析時,為便于準確測量,要求定量峰與其他峰或內標峰之間有較好的分離度。分離度(R)的計算公式為:2(t-t) R=─W+W 式中t為相鄰兩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時間;t為相鄰兩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時間;W及W為此相鄰兩峰的峰寬。 除另外有規定外,分離度應大于1.5。
(3) 拖尾因子 為保證測量精度,特別當采用峰高法測量時,應檢查待測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種項下的規定,或不同濃度進樣的校正因子誤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計算公式為:W T=─ 2d 式中W為0.05峰高處的峰寬;d為峰極大至峰前沿之間的距離。 除另有規定外,T應在0.95~1.05間。 也可按各品種校正因子測定項下,配制相當于80%、100%和120%的對照品溶液,加入規定量的內標溶液,配成三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分別注樣3次,計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對標準偏差應不大于2.0%。
3、測定法
定量測定時,可根據樣品的具體情況采用峰面積法或峰高法。但用歸一法或內標法測定雜質總量時,須采用峰面積法。
(1) 面積歸一化法測定供試品(或經衍生化處理的供試品)中各雜質及雜質的總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積歸一法。計算各雜質峰面積及其總和,并求出占總峰面積的百分率。但溶劑峰不計算在內。色譜圖的記錄時間應根據各品種所含雜質的保留時間決定,除另有規定外,可為該品種項下主成分保留時間的倍數。
(2) 主成分自身對照法當雜質峰面積與成分峰面積相差懸殊時,采用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在測定前,先按各品種項下規定的雜質限度,將供試品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進樣,調節檢測器的靈敏度或進樣量,使對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譜峰面積滿足準確測量要求。然后取供試品溶液,進樣,記錄時間,除另有規定外,應為主成分保留時間的倍數。根據測得的供試品溶液的各雜質峰面積及其總和并和對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積比較,計算雜質限度。
(3) 內標法測定供試品中雜質的總量限度 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