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G移動通信系統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對于大規模天線、多址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關鍵技術的試驗,同時也驗證了高達Gbps的用戶體驗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節點等多樣化場景需求;目前運營商已經展開了第二階段的試驗,開展面向移動互聯網、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三大5G典型場景的無線空口和網絡技術方案的研發與試驗,測試頻率為3.6 GHz, 并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測試,為2018年的5G 通信實驗網開通做準備。
為了實現高速大容量的用戶體驗,勢必拓寬信號帶寬,在一系列規劃頻段中,3.4 GHz-3.8 GHz頻段率先成為全球的熱點頻率,引起全球移動產業的重點關注。各大設備商重點開發面向3.4 GHz-3.8 GHz的宏站或一體化小型基站。比如諾基亞的TD-LTE 3.5GHz 8T8R宏站RRU和4T4R低功率RRU以及一體化小基站。愛立信的宏站Macro Radio 2218和微站Micro Radio 440均聚焦3.4 GHz-3.8 GHz 應用。華為和中興也紛紛推出了基于3.4 GHz-3.8 GHz的多載波寬帶RRU,載波信號帶寬均超過150 MHz。
各大射頻功放管廠商也爭先恐后,推陳出新,不斷發布滿足市場需求的器件。而目前主流的硅基LDMOS功放管在頻率和效率上的性能缺陷,導致其很難滿足5G系統高頻和高效的需求,逐漸喪失了在基站功放市場的主導地位。 而氮化鎵以其固有的高功率密度有效的降低了結電容,從而提高了帶寬,滿足了多載波系統對功率半導體器件的視頻帶寬要求。
華為率先大批量使用GaN 射頻功率管,不僅優化了系統射頻性能,而且簡化了熱設計,縮小了體積和重量,便于工程建設和網絡優化,有效的推動了行業發展,開啟了以氮化鎵材料為主的第三代射頻功放管商用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