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在1970年之后,設備的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在西方的發達國家獲得了迅速的推廣與運用,尤其是英國、美國以及德國等其它有關國家。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初期逐漸引入同時運用了設備診斷技術,在這30幾年時間內,該技術在所有領域均獲得了大量的運用,同時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2 冶金電氣設備特性分析
冶金行業大致肩負著鋼鐵、金屬冶煉以及與之有關的操作與運營,其技術性需求顯著強于自動化加工產品等其它領域。冶金電氣設備主要有以下幾點特性:
1)抗污染性。因為冶金領域需運用數量較多的鋼鐵,因此在冶煉環節里面會形成非常多的粉塵,其間含有較多的導電性粉塵,其便代表此領域的電氣設施需具備一定的抗污染性。
2) 抗干擾與抗振性。電氣設備是一種電子設備,然而只要是電氣設施便需具備相應的抗干擾與抗振性,因此冶金領域的電氣設施同樣需要具備此特性。從冶金工業層面而言,現場需運用較大規模的電爐與軋鋼系統,此設施在傳動與供電環節便會產生較多的對控制系統于設施造成影響的諧波,因此其需要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與抗振性。
3) 抗高溫性。冶金環節的所產生的溫度比較高,因此需電氣設施需具備較強的耐高溫性。
3 電氣設備檢修的重要性
在限定的時間內針對電氣設備實施檢修,是電力系統里面必不可少的一環。狀態檢修是根據電氣設施的現實運營狀況,來明確其是否需實施檢修。若發覺設備存在問題,或許會對設備產生影響,便需及時維修,與此同時,針對那些不存在問題的設施能夠合理的延伸檢修的時間。從電力系統的現實運營狀況而言,造成電氣設施發生問題有著非常多的影響要素,一般而言,一個非常小的安全問題在普通的試驗里面難題被挖據出來,然而,伴隨電氣設施運營時間的增多,同時在較長的時間內處于電磁交融的環境之中,便慢慢使得安全問題轉變為設施故障,最后造成電力系統產生隨時終止運營的故障,從而對電力系統的供電品質造成影響。所以,對于電力設備進行檢測才可以確保電力系統能夠平穩的運行。
4 冶金行業電氣設備狀態檢測技術的運用
4.1 紅外檢測技術
4.1.1 表面溫度判斷法
此方法大都針對那些暴露于設備以外的觸頭與接頭等。實施較為全面的測量,以獲得溫度的最高點所在。經過對電氣設施的表面溫度進行測量,經過對比相關的標準,同時融合具體的電力設施的溫度負荷率與其所能承載機械應力的多少,全面挖掘電氣設施的熱缺陷。
4.1.2 同相比較判別法
同相比較法所代表的是測量數據與之前所進行的測試及最初的數據實施對比,最后獲得測量結果的形式。需引起關注的是,在實施前后溫度對比之時,需要轉換至相同的環境下實施分析評判。在正常狀況下,相同設備的表面面溫度是較為均勻布局的,在不一樣的部位發生溫度改變異常的時候,通常是展示出內部所存在的有關缺陷。在實施故障診斷的時候,對于相同的主變同一相不一樣部位的溫度進行對比,對于評判故障屬性與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1.3 熱譜圖分析法
電氣設備均具備自身相應的熱譜圖,因此按照相同設施熱譜圖的不同之處來辨別此電氣設施是否處在異常狀。比如:變壓器在沒有任何故障背景下的運營,經過紅外熱像便能夠獲得其相應的熱圖譜,在變壓器出現故障之時,將此狀況下所獲得的熱圖譜和之前的熱譜圖進行比較便能夠得知故障所在。
4.2 GPS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