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采集階段,主要是通過機場的值機系統,獲得旅客及物品的RFID 信息,包括旅客座位和行李重量數據;同時,通過物流部門的RFID 信息,獲得貨物的重量和物品性質信息。
通過數據鏈系統,傳遞旅客和物品臨時變動信息。
在信息處理階段,重量和平衡配置人員可選擇手工配置方式,根據公司操作規程和自身經驗,進行重量與平衡的配置;也可選擇自動化的配置方式,即由RFID 配載工作站進行自動化的配置。
在配置檢驗階段,RFID 工作站顯示2D 或3D 的、具體機型艙位和重心計算結果。通過觀察這些顯示信息,工作人員根據公司規章和自身經驗,在屏幕上進行虛擬調整,取得最佳艙位空間使用及重心配置的優化結果。
取決于航空公司的運營模式,可在飛行簽派、公司航務、飛行準備以及駕駛艙的各種顯示終端上顯示這些優化配置結果,由工作人員和飛行人員進行飛行管理系統的優化性能預算,并進行抉擇,據此得出飛行計劃中的性能控制指標。
在信息輸出階段,通過數據鏈系統傳遞電子艙單,或為飛行管理系統提供性能初始化所需相關重量和重心數據。
通過數據鏈系統,傳遞旅客和物品臨時變動信息。
在信息處理階段,重量和平衡配置人員可選擇手工配置方式,根據公司操作規程和自身經驗,進行重量與平衡的配置;也可選擇自動化的配置方式,即由RFID 配載工作站進行自動化的配置。
在配置檢驗階段,RFID 工作站顯示2D 或3D 的、具體機型艙位和重心計算結果。通過觀察這些顯示信息,工作人員根據公司規章和自身經驗,在屏幕上進行虛擬調整,取得最佳艙位空間使用及重心配置的優化結果。
取決于航空公司的運營模式,可在飛行簽派、公司航務、飛行準備以及駕駛艙的各種顯示終端上顯示這些優化配置結果,由工作人員和飛行人員進行飛行管理系統的優化性能預算,并進行抉擇,據此得出飛行計劃中的性能控制指標。
在信息輸出階段,通過數據鏈系統傳遞電子艙單,或為飛行管理系統提供性能初始化所需相關重量和重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