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重點用能單位是我國的耗能大戶。突出抓好主要工業企業的節能工作,對于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能源和環境約束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個企業中,能源是企業正常生產的根本保障,同時也是生產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企業相應生產和使用的能源包括水、電、汽、氣。過去,由于能源的消耗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重非常小,多年來,在良好的經濟效益掩蓋下,企業更多地關注了主工藝生產的質量、效率、成本。而企業對動力部門更多強調的是安全與保障體系,對 能源的加工、貯存、供給過程中的損耗、設備管理、計量檢定、能量平衡與調度關注不夠。多年以來,企業的動力能源體系或多或少一直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能源成本核算體系不健全,單箱成品成本核算中的能源成本基于推算或估算。
能源的加工、貯存、供給過程中的隱形損失無法評估,如:生產、生活、消防、綠化用水量的隱形損失。計量檢定手段落后,人力成本很高。能量的動態平衡缺乏統計分析與計算。能源調度方法為人工調度。需要有統一的設備管理體系。
需求分析
為了改變傳統的分散的能源生產管理方式為公司扁平化的高效管理方式,建設一套先進的、可靠的、安全的能源系統運行、操作和管理平臺對企業能源生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 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針對能源工藝系統的分散和能源管理要求集中的特點,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系統可以滿足能源工藝系統特點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使企業的能源管理水平適應企業的戰略發展需要。
(2) 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利用
完善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統,便于獲得第一手資料,實時掌握系統運行情況、及時采取調度措施,使系統盡可能運行在最佳狀態,并將事故的影響降到最低。
(3) 減少能源管理環節,優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觀能源消耗評價體系
能源管理中心系統的建設,可實現在信息分析基礎上的能源監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優化再造,實現能源設備管理、運行管理、停復役管理等自動化和無紙化,有效實施客觀的以數據為依據的能源消耗評價體系,減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時了解真實的能耗情況和提出節能降耗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4) 減少能源系統運行管理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企業的能源系統規模較大,結構比較復雜,區域縱橫交錯。傳統的現場管理、運行值班和檢修及其管理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將構成企業能源系統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管理中心系統的建設,將為企業的管理體制改革中發揮重要示范作用。系統的最終目標可以實現簡化能源運行管理,減少日常管理的人力投入,節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5) 加快能源系統的故障和異常處理,提高對全廠性能源事故的反應能力
能源調度可以通過系統迅速從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統的運行狀況,故障的影響程度等,及時采取系統的措施,限制故障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并有效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這在能源系統非常情況下特別有效。
(6) 通過優化能源調度和平衡指揮系統,節約能源和改善環境
能源管理中心系統的建成,將通過優化能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進能源平衡的技術手段,實時了解企業的能源需求和消耗的狀況,使能源的合理利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根據上述問題,企業能源管理中心需要具備以下管理功能:
能源管理中心需要實時采集各耗能單位的實時數據,完成實時數據的匯總,分類,存儲,以及統計分析。數據實現與關系數據庫的無縫轉儲,可為運營管理部門提供準確完整的真實數據支撐。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可通過大屏幕隨時了解現場工藝流程,設備運行狀況,數據報表和曲線趨勢,同時可結合視頻系統及GIS地理信息系統及時了解故障及報警信息。信息化平臺具備遠程設備管理功能,可對遠程設備運行進行監控,及時發現故障并排除、遠程更新設備配置、共享傳輸資料、安裝部署應用軟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