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得益于國家供給側改革和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自動化裝備等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按照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能將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可以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將依然迅速。新能源汽車在諸多利好政策以及消費者高漲的購買熱情帶動下,會成為車市增長的新引擎(圖1)。
隨之而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工藝及其裝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為例,動力電池系統的制造及其工藝與裝備方面出現了新的需求。例如,對于動力電池生產來說,有下列設備需求:(1)真空行星攪拌機:將各種電池材料均勻攪拌成漿狀;(2)電極涂布機(圖2):將攪拌后的漿料均勻涂抹在金屬箔片上;(3)卷繞機:將制造好的極片卷繞成電池;(4)注液機:保證在流水化生產中,高精度地將電解液真空注入電池包裝材料內;(5)化成測試設備:將做好的電池充電活化,產生電壓,同時測試電池容量等,這一系列生產設備最終將組成一條動力電池生產線。毫無疑問,這套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快速組建,離不開大量高精度加工的管型材。由此市場對管型材智能制造設備的需求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高精度管型材加工市場也日漸龐大。
圖1 近三年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走勢
圖2 動力電池涂布機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各行各業都在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對產品進行個性化設計,并要求每個供應商都要為自身產品提供特定的零部件級服務。最終用戶需求個性化的結果就是我們客戶獲得的訂單批次越來越多,批量越來越小,甚至會接到單件訂單。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很多企業開始對制造體系進行升級改造,制造柔性化、智能化、少人化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方向。面對客戶定制化需求,柔性化智能生產設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的選擇。
馬扎克公司敏銳地預見到激光設備在自動化領域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廣闊前景。在過去的2017年,日本山崎馬扎克株式會社以“DONE IN ONE”理念最新開發出3D FABRI GEAR 400 III機型(圖3),將管型材激光加工的智能制造推向了一個全新高度。
圖3 3D FABRI GEAR 400 III
眾所周知,自動化生產線是自動化技術在制造業中廣泛應用的標志性產物,為制造業帶來了空前生產力。組成自動化生產線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常見的大量管型材。顯而易見,自動化生產線已為制造業帶來了空前的生產效率、質量的提高和相應的人力、原材料等資源消耗的減少。相比之下,位于自動化生產線前序的管材加工行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從整體上看仍然處于原始的鋸—鉆—擴—鉸—銑—攻等初級階段。在彌補原始的材料供給方式與自動化制造技術之間巨大的技術落差上,MAZAK復合型管型材全自動激光加工機在新的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擁有32軸11聯動的MAZAK復合型管型材全自動激光加工機(圖4),從管材搬運開始至加工結束的整個過程均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