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光所趙南京研究員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制及產業化”項目,在海洋生物要素在線監測儀器應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圓滿完成2019年渤黃海航次規范化海上試驗任務(以下簡稱“海試”)。
該項目以光學/光譜學技術為分析手段,自主研發了海水葉綠素在線監測儀、海洋初級生產力在線監測儀和海水溶解氧在線監測儀,實現了藻類群落結構、葉綠素、初級生產力、溶解氧等要素的快速在線與原位剖面監測應用;相關儀器設備根據《海洋儀器設備海上試驗管理規范》要求和海試大綱任務,按照2019年渤黃海航次計劃開展了走航在線監測、原位剖面觀測和對比測試等任務,累計航程806海里、在線監測130小時、原位剖面觀測點位12個,成功獲取藻類群落結構、葉綠素濃度、初級生產力、溶解氧等數據9200余條,以及典型海域生物要素分布特征。
項目研發儀器具有測量快速靈敏、無需樣品預處理、無污染和無破壞性等特點,為海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漁業資源評估、水華赤潮災害監測預警提供了先進手段,對海洋地球化學過程機理和效應研究、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預測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海洋儀器設備規范化海上試驗”項目“重點聲學類和近海海洋生態類海洋儀器設備規范化海上試驗”課題,精心準備、有力保障,提供了海試平臺并組織專家開展了海試現場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