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非典,讓體溫檢測在亞洲成為進出公共場所的慣常模式,而17年后,體溫檢測不再僅僅只是簡單的額溫槍、耳溫槍。中國疫情剛一爆發,紅外體溫檢測儀便迅速出現在商場、車站、機場等公共場合。一時間,在中國,紅外熱成像廠家連夜加班加點生產,這一技術成為了攝像頭、人臉識別儀等之外又一個火爆的安保產品。
但從醫學防控角度講,紅外熱成像應對新冠疫情到底多有效?新冠病毒患者在發生癥狀之前就具備傳染性,發燒并非必要癥狀,而且還有大量輕癥或無癥狀患者。根據國外研究,紅外熱成像對篩查新冠病毒等傳染病方面基本是無效的。更糟糕的是,研究表明,濫用該技術,甚至可能會帶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舊金山還沒有發布隔離令,當時,三星為舉辦一場重要活動,采取了非同尋常的防護措施。這家科技業巨頭聘請一家初創公司,安裝了一套科幻味十足的系統,對參會者進行掃描,以識別發熱人員。
參加活動的數百人必須通過一處誤差不超過0.5華氏度的高分辨率熱成像攝像機接受體溫檢測,一款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軟件會解讀攝像機采集的數據,一旦有人發熱,軟件會告知技術人員,然后,發熱人員需要接受額外的篩查。
提供該技術的公司名為CrowdRx,其拒絕透露在活動現場是否曾檢測出疑似發熱人員。但很顯然,在抗擊疫情和保護全球經濟面前,熱成像技術被新冠疫情推到了鎂光燈下,受人矚目。
由于之前的非典和H1N1疫情,亞洲的機場和火車站早已安裝了熱成像裝置,而現在,這種裝置開始遍及世界各地。從博彩業巨頭永利度假村,到巴西礦業公司淡水河谷,再到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地的機場,很多地方都開始采用這種設備。
熱成像攝像機能夠識別出異常發熱人員,而高燒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潛在癥狀之一。圖片來源:COURTESY OF FLIR
“如果說這次疫情帶來了什么好處,那就是未來在所有大型集會中,都能進行更先進的傳染病篩查。” CrowdRx公司的醫療業務總監馬特?弗里德曼說。
私營企業,熱成像儀制造商FLIR Systems在業內領先,其CEO吉姆?加農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熱成像儀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其生產的適合醫學篩查的入門級攝像機售價為每臺5,000至7,000美元。
早在中國疫情期間,特別是1月20日鐘南山肯定了新冠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之后,紅外測溫探測儀在中國國內就一夜爆紅。在尚未摸索出如何應對這種新型病毒的時候,搬出非典時期積累下的“測體溫”經驗,成為最容易采納的防控措施。它也直接受到國家鼓勵,在1月30日國務院出臺的紅頭文件中,紅外體溫檢測儀被納入防疫重點物資。
據媒體報道,截止3月初,中國最大的兩個人體測溫設備企業,大立科技出貨了超6,000套測溫儀設備,高德紅外的人體測溫設備則累計出貨超1萬臺,其一季度業績暴增19倍。此外,工信部預計我國疫情期間這樣的檢測儀需求約6萬臺,未來該市場短期需求將達到100億人民幣左右。
熱成像攝像機不僅只適用于醫學,能源公司可以利用熱成像攝像機發現管道泄露點,工廠可以用來檢測機械設備的磨損元件,而軍方可以利用該技術在黑暗中發現敵機,甚至可以裝載在重量只有30克的無人機上,事實上,熱成像技術最早來自軍事用途。
但對于熱成像攝像機在新冠病毒疫情中到底多有用,加農非常謹慎。他說,這種攝像機能夠檢測“偏高體溫”,但并不一定代表檢測對象發熱或者感染了病毒,“攝像機不能用于任何診斷。”
這也是為什么醫護人員對這種技術日益擔憂,即使熱成像攝像機能準確測量一個人的體溫,這并不意味著它能檢測出對方是否攜帶了病毒。有些人天生就體溫偏高,或者有人在強體力活動后體溫升高。而且,因為這種攝像機需要清晰地掃描檢測對象的眼睛,因此配戴眼鏡會影響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