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給大家推出了常見的絕緣電阻的三大靈魂拷問第一彈,今天我們再續前“題”,來看看 拷問進階版:
1、三相馬達的絕緣測試,該如何接線?
答:儀表的2根表筆或鱷魚夾,一根接被測馬達繞組,另一根接馬達的機殼。
[干貨拷問] 到底哪根接機殼,哪根接繞阻?
答:其實大多時候兩種接法對測試數據影響不大。
2、絕緣表的絕緣值讀數怎么一直在跳?到底什么讀數是準的?
絕緣表按下測試后,一般需要等待1分鐘左右的讀數,是較準確的絕緣值讀數(實際情況和被測材質、溫濕度環境均有關系)。
因為,在測試儀給絕緣體加電進入測試狀態后,絕緣體會有3個額外產生的電流,從而影響測量值,大部分額外電流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小。具體來說:
電容電流:
電容效應,特別是多層+不同材料的絕緣會更為明顯。初始階段,對‘電容’充電,電容電流因此較大,隨著電荷充滿,電容電流逐漸趨向于0。一般持續幾秒~十幾秒不等。[小知識] 在絕緣電阻較高時,測試導線的擺動也可表現出明顯的電容充放電電流
吸收電流:
絕緣材料自身是分子受測試電能的影響,重新排列會吸收電能從而產生吸收電流。一般持續1分鐘或更久才能趨向于0.
泄露電流:
較為顯著的影響,多存在于高絕緣值+高測試電壓(比如2500V或以上),以F1535 2500V絕緣表為例,2500V工作時,通過儀表隨附的G端口捕捉此部分電流,可使測試值更為準確。
[小知識] 因此福祿克1000V絕緣表1508/1503并未配置泄露電流功能。F1535的G端口在1000V 及以下檔位,一般不需要使用
3、為什么測試同樣的絕緣體,有的表波動很慢也不準,有的表能更快進入穩定讀數也方便判斷測試值呢?
答:在理解了第二問之后,不難回答:關鍵的賬面因素之一是 最大短路電流是否足夠大。因為電阻儀只有能更快完成對 電容電流/吸收電流效應 的電能輸出后,才能獲得穩定值。此外當然還有整體電路、變壓器設計和算法等綜合設計,來保證整個測量過程和最終結果。
知識學習完了,福祿克的黑科技新品也看看吧。畢竟理論聯系實際,才是真大師
2500V 500G歐大量程高壓絕緣表 Fluke 1535—— 常用的 500V下也有100GΩ量程,是傳統1000V絕緣表產品的200倍。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看見 [ >550MΩ ] 的超量程提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