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紅外熱成像儀產業發展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國產紅外熱像儀的產品性能已經基本接近進口產品,但由于品牌影響力等原因,價格只是進口產品的一半。紅外熱像儀的核心部件主要靠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總體技術、光學系統、后續電路、圖像處理軟件等方面。當然、人才、管理、市場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
近幾年來,中國的紅外產品市場發展很快,但由于核心器件(如非致冷探測器)依靠進口,價格、質量和維護等因素嚴重地制約了國內紅外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廣泛推廣。遠不能適應國內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無法在國際市場中建立競爭優勢。
在紅外技術產業中,與紅外熱成像技術和紅外探測技術相關的產品占主導地位,而其它紅外技術類的產品在整個產業格局中所占比重過小或發展緩慢,加之大家各自為戰,缺少頂層規劃和行業約束,容易導致惡性競爭。
目前我國紅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技術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弱,缺乏資金支持
紅外探測器是紅外技術的核心部件,目前我國對探測器的研制尚處于初級階段,探測器的發展還趕不上系統產品的發展需求,尤其是高端應用的紅外探測器仍依賴進口。
在紅外技術領域、科研和生產分家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科研單位往往有很強的科技力量,但不少產品只停留在樣品、展品或小批量生產的水平上,看廣告各種產品一應俱全,市場需求時卻無法快速提供產品,大部分科研成果不能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
二、缺少規范化的行業標準體系
目前,在紅外光學鏡頭加工、紅外成像器整機測試等專業領域沒有統一的國家規范與行業標準,標準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了相關領域低水平的重復研究、重復設計比較普遍,新產品推廣速度較慢。
國家規范和行業標準的確立可以促進產業統一、協調、高效率地發展,是紅外技術在科研、生產和使用三者之間的橋梁。紅外技術產業中的科技成果只有在納入相應標準后才能夠迅速得以推廣和應用。
三、產業規模小,產品成本高
我國對紅外技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這些研究單位主要進行探測器陣列及其工藝的研究,無法形成規模量產;而眾多的經營紅外產品的公司大部分只停留在制作一些外圍設備和開發一些軟件的業務上,研發實力弱,品牌影響力小。弱小的產業規模不僅直接導致了紅外產品成本較高,增加了產品推廣的難度,同時又制約了對紅外技術相關基礎研究的投入,形成惡性循環。
四、市場牽引不足,應用領域有待進一步開拓
紅外技術產業的相關產品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要,潛在的市場需求尚待開發。紅外技術應用最多的是軍事、電力、消防等行業,只有將紅外技術自身的特點結合應用行業的具體需求,才能在更為廣闊的領域開發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
如一美國公司的車載探測器,僅此一項應用市場定位準確的產品就達到量產數十萬臺的產業規模,拉動了光學、電子、結構等數個行業。而在我國類似規模的應用產品種類還不多,所形成的市場牽引還很不夠。
五、光學材料及相關數據基礎薄弱
隨著國內紅外系統的逐步推廣和應用,紅外光學材料也發展很快,國內紅外材料生產單位也逐漸增多,但其光學參數大多采用國外數據,沒有一套完整準確的測量儀器和標準,性能偏差情況有待應用考證。
一些材料具有較大偏差且欠穩定;給應用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研制、生產工藝、測量等基礎薄弱對紅外系統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是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多年的發展,已從當初的主要軍事目的擴展到諸如工業監控測溫、執法緝毒、安全防犯、醫療衛生、遙感、設備先期性故障診斷與維護、海上救援、天文探測、車輛、飛行器和艦船駕駛員用夜視增強觀察儀等廣闊的民用領域,紅外熱成像技術正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