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2可知,耦合劑聲阻抗越大,越接近于晶片和工件的聲阻抗,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即光潔度越高,則耦合損耗越小,透聲性能越好。探傷的工件表面加工粗糙度:接觸法對于A級檢驗應等于或優于Ra3.2μm,對于B級檢驗應等于或優于Ra6.3μm,液浸法粗糙度應等于或優于Ra25μm。
4.工作頻率的選擇
工作頻率的選擇是由被測材料的性質和探傷要求決定的,對鑄鐵、未鍛件等可選用較低頻率,如1.25MHz;對晶粒度細的材料,如鍛鋼、拉拔鋁制件等則用2.5MHz、5MHz甚至10MHz。工作頻率高,則探傷靈敏度高、方向性好、分辨能力強和始波寬度小等,有利于發現和評定缺陷;但頻率高,不易穿透晶粒度較粗的工件。而工作頻率低,則分辨力也較低,但穿透力強,有利于克服材料的衰減。一般常用工作頻率為2.5MHz和5MHz。[pagebreak]
5.探頭類型的選擇
探頭類型的選擇應根據工件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和方向、工件的幾何形狀和探測面情況進行選擇。探頭晶片尺寸較大時,探頭入射至反射體的能量也大,即有p=p0πD2/4λS;又因θ=sin-11.22λ/D,故D大時指向角較小、聲束指向性好,能量相對集中,發現遠距離小缺陷能力強,即遠場檢測靈敏度較高,適于厚度工件探傷。反之,晶片尺寸較小時,近場短,且近距離聲束較窄,有利于缺陷定位。但遠場聲束擴散大,故宜用于較小厚度工件探傷,如圖3所示。
4.工作頻率的選擇
工作頻率的選擇是由被測材料的性質和探傷要求決定的,對鑄鐵、未鍛件等可選用較低頻率,如1.25MHz;對晶粒度細的材料,如鍛鋼、拉拔鋁制件等則用2.5MHz、5MHz甚至10MHz。工作頻率高,則探傷靈敏度高、方向性好、分辨能力強和始波寬度小等,有利于發現和評定缺陷;但頻率高,不易穿透晶粒度較粗的工件。而工作頻率低,則分辨力也較低,但穿透力強,有利于克服材料的衰減。一般常用工作頻率為2.5MHz和5MHz。[pagebreak]
5.探頭類型的選擇
探頭類型的選擇應根據工件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和方向、工件的幾何形狀和探測面情況進行選擇。探頭晶片尺寸較大時,探頭入射至反射體的能量也大,即有p=p0πD2/4λS;又因θ=sin-11.22λ/D,故D大時指向角較小、聲束指向性好,能量相對集中,發現遠距離小缺陷能力強,即遠場檢測靈敏度較高,適于厚度工件探傷。反之,晶片尺寸較小時,近場短,且近距離聲束較窄,有利于缺陷定位。但遠場聲束擴散大,故宜用于較小厚度工件探傷,如圖3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