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Release 16新功能標準規范的完結和發布,例如TDD/FDD CA載波聚合,DC雙鏈接模式,或RIM遠程干擾管理,亦或是新的DCI消息模式等。
●案例1 最新芯片手機的吞吐量不如舊芯片的手機
案例背景:某廠家的測試環境有搭配一套真實基站的信號,通過信道仿真儀的環境進行3GPP信道場景及AWGN加噪的測試項目,在測試新舊兩個固件版本的待測手機時,發現新打樣版本的待測手機的吞吐量性能不如同芯片方案的舊版本手機,老版本的待測手機可以測試到260Mbps的峰值上行吞吐量,新待測物只能測試到195Mbps的峰值上行吞吐量,信道的配置參數完全一致。
具體問題:通過手機log工具看不出什么具體原因,只是看到另外一個終端出現一定概率的誤碼重傳的調度。在通過Propsim信道模擬器環境,但切換信道模型為Bulter或bypass無多徑模式,峰值吞吐量數據的差異依舊。但如果不同信道模擬器的環境,直連基站和手機,加20dB定制衰減器則沒有這部分差異性。客戶反復切換終端,檢查基站的日志和終端日志,測試多日也未能找到問題的原因。
傳統方案:在基站天線端及手機天線端分別連接矢量信號分析儀進行采集,但數傳模式是MIMO,普通的單端口VSA設備無法采集并解碼MIMO信號,且因為有誤碼數傳自適應的原因,基站的每slot的業務PUSCH調度參數不太一致,手動配置傳統矢量分析軟件的解碼PUSCH信道的話,需要輸入較多的參數并逐一幀進行驗證。
錦囊方案:
使用WaveJudge無線協議與Propsim F64聯合解決。我們把Propsim F64采集到的多路IQ信道,導入到Keysight公司新的WaveJudge無線協議分析系統軟件中,見到的配置5G NR小區的頻點及小區帶寬,采樣率參數,即可自動盲解到測試小區的廣播信道相關參數,并顯示到小區ID,幀號及內部的例如SSB,MIB,SIB1消息等。也支持多UE的多數傳信道的Dedicated信道內容,只需要再從UE 或基站端讀取對應的RRCSetup或RRCReconfiguration消息,讓WaveJudge跟UE一樣,通過基站的配置消息,匹配每個UE的專用傳輸的搜索/解碼相關的參數,并根據每個DCI消息來解碼對應PDSCH或PUSCH數傳消息塊的內容,CRC狀態等,包括從MAC層到PDCP層的各個封裝格式,用戶面的IP數傳包或控制面的RRC,NAS消息都可以解碼。
WaveJudge無線分析軟件界面
除了傳統的層二,層三消息的動態調度解碼,信號導入WaveJudge分析軟件后,還可以針對性的查看每個PDSCH或PUSCH的物理層相關指標,通過左右側窗口的時間戳聯動功能,我們可以查看到每個PUSCH的時域功率圖,頻譜圖及EVM指標的星座圖,如果關心小區的資源利用率,也可以查看2D power圖標,查看每個slot的RB調度資源狀態。
WaveJudge無線分析軟件界面
借助WaveJudge的圖形化界面,很快找到了在下行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待測物上行時隙的功率值有相差幾個dB,峰值吞吐量低的待測物的功率略低,且EVM的質量也有星座圖旋轉的情況。
WaveJudge無線分析軟件界面 - EVM星座圖
問題總結:
兩款設備在峰值吞吐量的差別,主要是手機上行發射功率偏低,且信號質量失真較大。在測試環境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峰值的上行傳輸,如果測試環境的路損較大,導致上行信號到基站的EVM過低,相同的環境噪聲下,會有一個待測物的SNR偏低,高階輸出TB的信號可能就達不到64QAM的解調門限,出現重傳后基站會降低MCS速率已改善誤碼的情況,但總吞吐量就無法跟功率及信號質量正常的終端一樣達到峰值,客戶更換硬件射頻板且對終端重新校準后,問題解決。
●案例2 無線設備下行存在不明原因誤碼
案例背景&問題:某客戶的5G基站跟終端的在加載3GPP信道場景測試下,在低衰減、低多普勒的狀態下還是顯示吞吐量測試的結果顯示有一定比例的下行TB傳輸塊的誤碼。
傳統方法:針對下行誤碼,手動查看基站的配置參數,覺得下行的消息調度及發送狀態沒有變化,不應該出現周期性的下行誤碼。且在手機端采集log看起來收到的PDSCH的校驗都是正常,不應該出現誤碼的情況。
錦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