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作者天氣室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量子磁力儀載荷——“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于2022年7月27日搭載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成功發射。11月7日,國產量子磁力儀載荷的無磁伸展臂在軌成功展開,載荷進入在軌長期工作階段,目前已經獲取了5天的有效探測數據,成功實現了全球磁場測量,為我國量子磁力儀的空間應用開創了先河。
圖1:國產量子磁力儀首次全球磁場勘測圖(來源: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
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由CPT原子/量子磁力儀、AMR磁阻磁力儀、NST星敏感器、無磁伸展臂組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復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團隊聯合研制。
圖2: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載荷(來源: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沈陽自動化所)
圖3: 無磁伸展臂地面展開測試(來源: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圖4:CPT原子磁場精密測量系統伸展臂在軌展開狀態示意圖(來源: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無磁伸展臂一次性成功展開至4.35m后,處于伸展臂頂端的CPT原子磁力儀探頭、AMR磁阻磁力儀探頭、NST星敏感器遠離衛星磁干擾和遮擋,開始獲取有效探測數據。CPT原子/量子磁力儀在軌測量噪聲峰峰值<0.1nT。NST星敏感器獲取了衛星在不同模式、不同時段下伸展臂的姿態變化實時數據,結合AMR磁阻磁力儀的三軸磁場探測,首次在軌驗證了磁場矢量和姿態一體化同步探測技術。
圖5:CPT原子磁力儀和AMR磁阻磁力儀在軌測量結果(來源: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圖6:NST星敏感器相對于衛星本體坐標系的測試結果(來源: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中科新倫琴NST星敏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