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目前,國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支持的三個項目已進入實質運行和工業性試驗中。
這三個項目是,陜煤化集團紅柳林煤礦綜采智能工作面、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研發的綜采成套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由太重煤機和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公司牽頭承擔的智能型千萬噸級綜采成套裝備。
此外,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煤炭企業開展了數字化礦山建設。
神華寧煤集團將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三維地理信息系統與決策分析系統相結合,建立了管控一體化的全礦井信息化系統。
河北開灤集團開展的全息數字化礦山建設以監控和預警為主,實現了井下重大危險源的檢測、識別、預測和預警。
山西潞安集團的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是我國第一套高度集成礦井地測、工程信息、安全監測信息、人員定位信息、綜合自動化監控信息以及其他辦公系統信息的三維可視化信息系統平臺。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包括原煤生產主流程自動化子系統、安全保障裝備自動化子系統、管控一體化信息系統,實現了煤礦安全、生產、決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一體化。
“智能礦山采用先進的信息感知、數據處理、網絡傳輸、智能控制等技術,使煤礦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各種要素實現數字化和可視化,各項業務流程程序化,實現采礦過程實時控制、礦山資源實時管理、礦山信息實時處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說,“智能礦山建設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技術交叉領域,如今還處于起步階段。”
2012年,受工信部委托,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開展了煤炭行業首次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通過對85家煤炭企業評估樣本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確定煤炭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體處于“中級階段”。
國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支持的三個項目
1、陜煤化集團紅柳林煤礦綜采智能工作面
紅柳林煤礦智能化成套綜采裝備布置于5-2煤層15205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長度為3030米,工作面長度354米,平均采煤高度6.8米。該工作面配置了174臺液壓支架、1臺采煤機、1套刮板運輸機、轉載機和破碎機、4臺乳化液泵、3臺噴霧泵;工作面生產班人員配置為13人。綜采智能工作面實現了工作面設備的遠程控制和工作面生產場景的三維逼真顯現。
2、平煤神馬綜采成套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
該系統主要包括綜采成套裝備智能控制系統,“三機”協同順槽控制系統,“三機”協同地面監控系統,無線網絡傳輸系統等。
通俗地說,就是將綜采工作面所有設備組成一個系統,在井下順槽的合適位置進行集中監控,同時將監控信息傳至地面,在調度室顯示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并采用3DVR技術模擬再現“三機”的位置,實現井下工作面的地面遠程控制。
3、智能型千萬噸級綜采成套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