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天城對數學和技術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他堅信數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智商水平。他對外在世界的許多事物都顯得漠不關心,這讓雷遞網覺得他頗有幾分陳景潤的風采,但樓天城在商業化取得更大成就。
對此,樓天城表示,主要是受導師、院士姚期智的影響,那就是“做成一件事情不一定需要限制做的方式,實踐同樣重要。”
當然,這次來納斯達克敲鐘,樓天城穿得和以往不一樣,穿了一套西服。據樓天城向雷遞網透露,這套西裝是他上市前一天在紐約臨時購買的。
當被問及為何對吃穿如此不在意時,樓天城淡淡地說:“那是因為我心中有著更加渴望追求的東西。”
以下是專訪樓天城實錄:
雷建平:小馬智行成功上市,您和彭軍總一路攜手走到今天,您今天是怎么樣的心情。
樓天城:我覺得整體來說是個milestone(里程碑),能做到我很appreciate(感激),但挑戰肯定還都在前面,大家可能要繼續努力前行。
雷建平:您和彭軍總合作親密無間,彭軍曾回憶說,第一眼看見您覺得很“技術”,也曾擔心不好交流。但多次溝通后才發現自己和教主像是現代的伯牙與鐘子期。您怎么形容兩個人之間的關系?
樓天城:倒也不是這個狀態,我們公司整體方案把握做得比較好,就是既把目標制定得可執行化,又能有明顯的技術進步,這一點可能是所有公司中極其特別的一件事情,我覺得可能是公司過去做的比較好的點。
當然,這也得益于彭軍(JamesPeng)有技術背景,能理解前沿技術,這很重要。公司的一把手懂不懂技術很關鍵,尤其是要理解技術的關鍵部分。
在我和James兩人的配合上,倒是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比如說,大家對公司的發展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本質上比如對于公司每一年milestone的判斷(一致),這個可能是我們做得非常成功的一件事情。
很多人不能堅持,是沒有抵抗住誘惑
雷建平:我感覺您是一個類似陳景潤似的人物,對技術、對數學方面非常癡迷,應該是一個學術派的人,是如何創辦了一個如此優秀的企業?
樓天城:你這個比喻,我真這不敢當,跟陳老差的還是太多了。為何能做企業,這可能跟我導師當時的一些說法有關系。我博士導師是院士姚期智先生,他剛到清華的時候,也是做學術,發論文,后來我們畢業的時候,他經過思考,他的很多觀點也發生了變化,對我們有一些很重要的啟發。
姚院士覺得做成一件事情其實不一定需要限制做的方式,他后來也這樣想,今天涉及的領域也不再是當年的理論了,因此也會做一些實踐的東西,也會從育人角度做很多的考慮。
作為學生來說,要做成一件事情,考慮它的方式,而不是先去限定做事情的方式。它也不是完全錘子和釘子的說法,我們要從各種角度想要把它做成,而不是限定在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上。
比如,如何管理一個團隊,如何給大家motive(動力),如何招人,也包括如何路演,所有這些事情,我們都是逐步學習的,在過程中不斷學習這些事情,去做這件事情。就是從目標出發,去學習做到這些事情。
雷建平:您覺得在姚班最大收獲是什么?姚教授給您最大的啟示是什么?
樓天城:就是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做堅持,堅持做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對于小馬智行,我們堅持很長時間,做到今天中間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一步步走到這兒。
原先有個說法,一般說堅持的時候會默認如果堅持不下去了,是因為太艱苦了,或者就是堅持不下去了。但其實不是,姚先生總結其實很簡單,他說因為受到了誘惑,誘惑才是一些人放棄初心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