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和大量主動安全技術的應用,全球車用傳感器市場迎來了快速擴張機會。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汽車傳感器市場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有統計稱,2012年中國車用傳感器的銷量總數是5億只,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將會翻倍達到10億只。
![](/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50801/20150801091052_62028.jpg)
關鍵技術和材料缺失,配套困難,銷量少成本高,這跟很多其他領域零部件的生存困境類似,本土車用傳感器生產企業似乎很悲觀,認為目前現狀很難改變。不過,面對現實,企業也很無奈,而甘心一直吃“剩飯”卻不是長久之計。
誠然,在很多細分領域,本土零部件企業與外資同行的競爭都不是處在一個重量級上。但相信,沒有一家企業會因此就甘愿接受“落后”的命運。更何況在這樣一個正方興未艾、充滿各種機會和可能性的市場,只要企業能積極順應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那些來自資金、技術方面的制約因素,總可以找到解決的途徑。
沒有傳感器技術就沒有現代汽車,已成為汽車業內的共識。面對微型化、智能化、非接觸測量和MEAS傳感技術,逐步取代傳統的機械式、應變片式、滑動電位器等傳感技術的大趨勢,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一直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和產品布局。作為后來者,如果不奮起直追,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相對于目前的困難而言,很多本土零部件企業可能更缺少向上走的勇氣和毅力。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外資同行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但市場空間廣闊,主場作戰的本土零部件企業有著先天的地利優勢,可以快速根據市場的變化彌補不足,仍有很多爭取生存、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當然,在本土傳感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本土整車企業的支持更不能缺失,甚至需要產業政策方面的扶持。
總之,不要再讓一個即將“井噴”的市場,與本土零部件企業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