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新能源車因搖號中簽率高,而贏得公眾的青睞。據廣州市工信委的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廣州推廣新能源汽車累計達2.5萬輛。但連日來,記者多方實地調查和采訪了解到,新能源車充電難,仍是令車主頭疼的大問題。當前廣州充電設施建也仍存在諸如分布不均、管理不善等亟待改進的地方,對車主來說,新能源車還是處于想說愛你不容易的狀況。
難題 充電樁分布不均、總量少
記者調查采訪發現,目前廣州現有充電樁建設存在著嚴重分布不均的特點。集新能源汽車銷售、充電設施生產及運營為一體的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董事長、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截至2016年12月30日,星星在廣州地區建設并運營充電樁達3242個,主要集中在白云、天河、番禺、黃埔和增城五區,建設占比達七成,其他行政區分布較少。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充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也稱,該公司有超過1/3的充電樁在白云區,其次是增城,“幾家設備公司情況類似,郊區基本飽和了,市區相對空白。”
對于目前電樁布局中心區“冷”,外圍區“熱”這一問題,業內認為,這與中心區停車費過高有關。目前廣州中心六區第一小時停車費均價接近10元每小時,其中不少商場和寫字樓停車費均達到16元每小時,如果充電一小時,再排隊一小時,停車費就占了不少。
記者走訪了解到,郊區停車收費相對便宜不少,甚至很多大型批發市場、社區不收停車費,在這些地方充電,車主只需要支付電費和服務費,成本很低。這也是郊區充電樁覆蓋率較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越是大型商業區,對充電設備的準入門檻就越高,這也是導致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的充電樁覆蓋率較低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除了電樁分布不均之外,造成新能源車主充電難的主要因素還有充電樁總量較低。記者采訪了解到,截至2016年10月,整個廣州地區已建各類充電設施約8500個,在建約10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