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是評價考核各級政府改善環境質量、治理環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據。十三五期間是我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重點,打好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役的關鍵期。環境剛需以及環境管理的客觀需求,都要求環保系統加快構建科學先進的環境監測體系,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支撐作用,提供的監測數據產品更加豐富、科學、準確、及時。同時,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要求環境監測要不斷地創新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政府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的扶持力度。2016年11月,環保部印發了《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及《關于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是規范全國各級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和運維機構監測行為、保證監測數據質量的專項指導性文件。
行業銷售規模持續增長
生態環境檢測行業是隨著污染加重和政府、社會對于環境保護、監控和治理的日益重視以及對于健康環境的關注而發展起來的,環境調查和檢測是了解、掌握、評估、預測環境質量狀況的基本手段,是環境信息的主要來源。
隨著“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出臺,以及在各項新的環保政策的指引下,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的市場得到了穩步發展。2017年,我國共計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產品56575臺,同比2016年增長38.5%。
隨著國家對環境質量監測要求的不斷提高,監測范圍的不斷擴大和頻次的增加,以及監測需求量大幅上升,我國環境監測行業也持續發展。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監測儀器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的總銷售額突破了65億元,同比增長了1.56%。
行業產品銷售集中度高
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等政策的落實和推動,2017年水質監測設備的銷量達19345臺,同比上升86.3%。由于絕大部分省市已建成了地表水國控網監測,因此全國水質監測設備的銷售量市場空間巨大。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在產品結構方面,銷售量占比最大的是水質監測設備和煙塵煙氣監測設備,兩者占總體市場銷量的66%。數采儀、環境空氣監測設備和采樣器分別占比17%、13%和4%。
隨著各領域環境測點在全國范圍內鋪設,產生了對環境監測設備的巨大需求空間,其中京津冀地區的銷售量占到了總銷售量的42.1%,銷售量由2016年的15575臺增長至2017年的22891臺,同比增長46.9%。
《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開展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國大氣和水體污染重點監控區域。隨著智慧環保和網格化監測等手段的全面引入,相信京津冀地區對于環境監測設備的需求量,在一段時期內仍將處于較高占比,這也體現了我國環境監測行業銷售區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