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檢測行業是指第三方檢測機構接受客戶委托,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及專業技術對某種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評定,并出具評定報告。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檢測設備、檢測試劑等行業;產業鏈下游主要為終端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生產制造商,檢測報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費者或生產制造商的下游廠商。
貿易檢測、環境監測是目前第三方檢測主要集中領域,2017年貿易檢測領域需求占比為37%;環境檢測領域占比為21%;食品、醫藥與工業檢測領域占比均為14%。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約1056億元,未來幾年內,行業將保持15%左右的增速擴大,預計到2023年,我國第三方檢測產業規模將增長至2805億元。
第三方檢測行業迎來五大發展機遇
——中國城鎮化建設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城鎮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限制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城鎮化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對工業產品、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長,同時也對消費品的質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民生活質量意識提升機遇
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不再僅局限于簡單的物質需求和享受,而是對自身安全、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有了更多的關注。而隨著國內各類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人們深入思考,以及環境污染、PM2.5濃度等問題逐漸引起人們對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的焦慮,人們對食品安全、環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帶來機遇
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和產業轉移呈現加速態勢,驅動傳統產業創新和新興產業崛起,迫切要求我國建立更加堅實的質量基礎,這為工業產品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動力。
——市場發展的不成熟提供機遇
受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制約,我國產品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總體發展不平衡。部分產品質量差、檔次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二是標準結構不合理,部分技術標準水平低、貫徹實施不力;三是產業基礎差,創新能力不強。部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四是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
——電商渠道開拓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