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檢測技術相比樣品前處理方法的選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一般認為有機樣品前處理方法涉及:萃取、凈化、濃縮等,無機樣品前處理方法涉及:消解、灰化、熔融等;與之相關聯的全自動實驗室設備在有機領域有:全自動固相萃取系統,全自動GPC凝膠凈化系統,自動化濃縮系統,全自動快速溶劑萃取系統等,在無機領域則主要有自動電熱消解儀和微波消解儀。根據對國內招標網和采購市場的不完全統計,上述產品市場規模在14億元以上,且市場需求在逐年增長,產品的增長主要動力來自分析測試能力建設要求的提高,以及從手工操作向自動化操作轉變所帶來的產品換代。隨著政府購買檢測服務政策的普及,第三方檢測市場成為未來拉動實驗室儀器市場的又一主力,追求“高效”成為這類企業的生存之道,實現樣品前處理自動化則是實現檢測“高效”的重要一環。而傳統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市場由于檢測儀器配備相對成熟,自動化前處理設備也將成為這些單位設備采購優先考慮的方面。
樣品前處理市場前景廣闊加之低端產品技術門檻不高,國內眾多儀器廠商紛紛向前處理設備發力,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而高端樣品前處理設備需要廠商具備較強技術實力,市場競爭壓力較小。從長遠看,未來前處理設備將沿著多維先進技術方向發展,大致涵蓋以下方向:(1)沿著分析測試流程整合更多的產品,提高產品功能和檔次;(2)總結國內近十年實驗室自動化產品的設計經驗,提高自動化產品的適用性,改善用戶體驗;(3)推進新型技術的產品化,創新性地研發新型產品,擴展現有市場;(4)從“綠色化學”的角度研發新型實驗室設備。
此外,分析儀器及樣品前處理產品領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實驗室設備的發展,如實驗室分析活動中常用到的加熱和冷卻設備,以水循環冷卻恒溫器為例,據估計該產品的國內市場容量在20,000萬元左右,每年的市場需求在20,000臺以上,隨著國內實驗室建設標準和下游用戶體驗要求的不斷提高,這類產品的技術水平也將隨行業標準的提高而顯著改善。
冷卻產品主要是為實驗或儀器提供低溫恒溫條件,目前該產品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趨勢:(1)高能效性,高能效一方面要求傳熱、換熱和熱隔離設計要好,并減少能量損耗,另一方面要求產品功率規格豐富,能很好地匹配下游用戶的需求;(2)溫度可控性,普通冷卻設備要求溫度波動在±1°C范圍內,高恒溫性能儀器則要求溫控范圍在±0.1°C內,甚至更低,此外,開放冷卻時要有合理的水流(以水作為載冷劑)分配;(3)耐用性,由于絕大部分致冷產品中有壓縮機、水泵和電磁閥,三者均為機械運動件,因此耐用性是產品技術的重要基礎和保障;(4)低噪音性,同樣由于有機械運動部件,對致冷過程中的噪音需要控制好,做好減震設計;(5)易維護性,換熱器表面、水箱等處必須易于清理。
而加熱產品主要為實驗提供高溫恒溫條件,目前的技術趨勢有:(1)安全性,由于加熱溫度常高于60°C,最高可達450°C,因此產品設計必須考慮防火因素,同時應充分提示用戶防止燙傷;(2)溫度可控性,一方面,溫度波動應足夠小,另一方面,溫度升高的過程可由程序控制,即程序升溫;(3)溫度均勻性,由于加熱為固體傳熱,加熱體表面溫度的均勻性非常重要,以免不同位置加熱效果不一致,影響實驗結果;(4)溫度范圍寬,加熱溫度可高達450°C,因此加熱體材質(主要性質有耐溫和導熱)非常關鍵;(5)耐腐性,實驗室需要加熱的情況中常常用到強酸和強氧化劑,這就要求產品整體設計要能耐受或避免化學腐蝕;(6)自動化,特別是對化學接觸風險較大的實驗,自動化設計可顯著降低化學接觸風險,同時與人工相比還提高了操作的可重復性。
據SDI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科學儀器市場容量約為620美元,中國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15%將近100億美元,而樣品前處理設備所占比重少之又少,但技術端和市場端需求旺盛,未來成長空間巨大。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游行業需求的增加、行業標準的提高,樣品前處理及其他實驗室儀器設備市場容量會進一步加大,未來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