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一家市場調研機構TSR發布了一份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和芯片的跟蹤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是一個高度集中化的市場,2022年前10家芯片廠商的份額超過98%,前5家的份額超過78%。過去幾年,中國物聯網芯片廠商表現成為亮點。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的蜂窩物聯網用戶達18.45億戶,全年凈增4.47億戶,占全球總數的70%。連接數領先全球的同時,我國蜂窩物聯網產業鏈也快速壯大,各環節在全球市場表現突出。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發布的跟蹤數據,截至2022年第3季度,全球前五大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均為中國企業。在模組競爭力提升的同時,底層的蜂窩物聯網芯片在整個市場上表現也越來越突出,目前,“中國芯”物聯網芯片出貨量已占據了超過全球50%的份額。當然,蜂窩物聯網芯片依然面臨多方面挑戰,需要更加深入的產業合作和生態建設去破解。
快速崛起的中國蜂窩物聯網芯片廠商
近日,日本一家市場調研機構TSR發布了一份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和芯片的跟蹤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是一個高度集中化的市場,2022年前10家芯片廠商的份額超過98%,前5家的份額超過78%。過去幾年,中國物聯網芯片廠商表現成為亮點。
1、市場規模實現明顯突破,占據全球半壁江山
圖:2022年全球蜂窩物聯網出貨量市場份額(來源:TSR,物聯網智庫制圖)
過去的2022年,高通依然是蜂窩物聯網市場的“王者”,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3.7%,其各類產品也成為高性能、高毛利的代表。近日,高通發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營收94.56億美元,同比減少12%,在手機芯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物聯網部門營收同比增長7%,達到16.82億美元,物聯網在其業務中重要性不斷提升。
中國的蜂窩物聯網芯片企業表現突出。全球前10家蜂窩物聯網芯片廠商中,中國企業占了6家,分別為紫光展銳、翱捷科技、移芯通信、聯發科、芯翼信息和海思,市場份額達到了55%以上,其中紫光展銳和翱捷科技位列第2和第3。
2、不同企業表現分化,新銳企業發展迅速
根據TSR調研數據,實際上2021年底中國企業已實現了全球蜂窩物聯網芯片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2021年的數據如下:
圖:2021年全球蜂窩物聯網出貨量市場份額(來源:TSR,物聯網智庫制圖)
可以看出,2021年紫光展銳、翱捷科技、移芯通信、聯發科、芯翼信息和海思這6家中國廠商的市場份額已達到60%左右。但是,與2022年相比,不同企業表現出現明顯分化,紫光展銳、聯發科、海思這3家老牌企業的份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這與各廠商市場策略和國際環境有一定關系,例如海思由于受制于美國制裁,在存貨不斷消耗下市場份額會持續萎縮;聯發科主要提供傳統的2G/3G芯片,因此市場份額也不斷下降。而移芯通信、芯翼信息這2家新銳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如移芯通信的NB-IoT、Cat.1出貨量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實現市場突破。此外,TSR發現其他新銳企業也在快速成長,如智聯安、芯昇科技的出貨速度也在增長。
3、對不同制式模組支持的芯片廠商持續變化
TSR收集了不同制式模組的支持芯片廠商分布情況如下:
表:不同制式物聯網芯片廠商(來源:TSR,物聯網智庫制表)
可以看出,LTE Cat.1芯片國內外情況區別非常大,在中國以外,高通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此前高通也推出了低成本Cat.1 bis產品;中國市場則由紫光展銳、翱捷科技、移芯通信主導。然而,這方面新進入者的數量正在增加,市場份額預計將多樣化。
另外,NB-IoT市場方面,直到2020年,海思、聯發科、紫光展銳還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然而,從2021年到2022年,移芯通信和芯翼信息的市場份額快速擴大,而海思和聯發科持續萎縮,TSR預計2022年,移芯通信、芯翼信息和紫光展銳合計占比超過80%。
高通和紫光展銳是5G to B市場的主要供應商,TSR調研發現紫光展銳占據了中國工業5G模組市場一半以上份額,而聯發科的5G芯片主要用于MBB、CPE和PC,較少用于工業5G,高通則領先于汽車5G市場。
4、RedCap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中高速物聯網的承載技術,5G RedCap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隨著R17的凍結,RedCap有了首版標準,產業鏈各方正加快推動5G RedCap走向成熟,過去一年國內成功進行了大量RedCap端到端驗證,為商用打下基礎。
然而,RedCap的商用必須首先要有商用芯片的成熟,但RedCap芯片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成熟。TSR預估RedCap芯片的節奏為2023年前半年有樣片出爐,下半年會有部分量產,模組和終端設備預計2024年會上市。根據市場調研,TSR列舉了主流的芯片廠商對RedCap芯片的時間表如下:
表:各廠商RedCap芯片時間表(來源:TSR,物聯網智庫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