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網絡零售額達到5.2萬億元,同比增長26%,快遞包裹量增長超過50%以上。根據阿里研究院給出的數字,今天中國每年運送313億只包裹,而美國為150億只包裹。中國用了十年時間,將包裹量從美國的十分之一提升到了美國的兩倍多。
過去的“黃金十年”中,中國崛起了一批像“三通一達”這樣的快遞公司。但是馬云毫不留情地批評到,目前他還沒在國內看到哪家公司,在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做好了準備,迎接10億包裹時代的到來。
如何解決每天10億只包裹這樣巨大的市場?面對這個問題,馬云給出的思考方向是快速吸引人才、調整組織架構、深挖大數據潛能。如果說過去的快遞公司依靠艱苦奮斗能夠從一個家族作坊成長為上市公司,那么體力勞動的優勢一定會被機器取代,物流快遞的未來一定屬于善于學習的創新型公司。
馬云希望,未來涌現的快遞公司給人們的印象不再只是揮汗如雨、任勞任怨的快遞小哥,而是時尚炫酷的科技企業。“我希望所有物流快遞公司高度投入技術研發,物流公司一定是一家技術公司,物流公司一定是時尚公司,今天的物流公司給人家的感覺是土不啦嘰的公司。如果不在技術上投入,是不會有出息的。”
馬云提到,未來的快遞公司將會是集尖端技術于一身,邁向自動化和數據化的方向。很多人腦海里,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亞馬遜倉庫里的機器人大軍。
其實不必羨慕人家,中國的快遞企業,也有類似的智能化“黑科技”。比如最近很火的申通快遞機器人分揀系統,就戳中了網友們的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