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知世界 智創未來”為主題的2024傳感器大會于2024年12月1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主論壇主旨報告由常年耕耘于傳感器領域的2位院士和2位行業專家帶來,包括檢測裝備、醫療傳感器、工業傳感器及MEMS技術應用等方面。
圖1 主旨報告會現場
大會主論壇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監事長、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朋主持。
圖2 吳朋主持大會主論壇
圖3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玉山做主旨報告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六盤山實驗室主任馬玉山教授做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檢測裝備及應用”主題報告。他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的未來方向,而智能檢測作為核心環節,對穩定生產運行、保證產品質量和提升制造效率至關重要。當前,智能制造蓬勃發展,但智能檢測的短板限制了其閉環形成與品質效率提升。智能檢測技術內涵豐富,其上游傳感器雖科技含量高但產品價值量低,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有望大幅提升企業產值。從發展趨勢看,傳感器正朝著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方向發展,智能檢測裝備也將在多方面實現突破,未來中國智能檢測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國家在多個政策中明確支持傳感器產業發展,包括推動關鍵技術創新、鼓勵企業成長等,馬玉山院士還對智能檢測技術裝備未來發展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產學研用融合創新、人才培養與國際合作及推動檢測標準建立等建議。
圖4 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崔大祥教授做主旨報告
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崔大祥在 “醫工融合促進智能診療傳感器的研發與轉化” 報告中強調,智能診療傳感器是醫療進步的關鍵力量,服務于國家健康戰略需求。報告展示了其團隊在智能傳感器研發方面的成果,涵蓋肺癌檢測、胃癌早期診斷等領域,通過多技術融合實現了高準確率的疾病診斷模型。在診療技術轉化方面,團隊開發了多種設備,如用于血管疾病檢測的壓力傳感器、可穿戴汗液傳感器、胃部疾病診療機器人等,并在臨床驗證中取得良好效果,部分項目已獲得醫療器械證并實現轉化應用。崔大祥教授指出,醫工融合將推動創新成果產出,助力智能診療技術發展。
圖5 特勒美科傳感器全球業務負責人弗朗索瓦?克勞岱做主旨報告
特勒美科傳感器全球業務負責人弗朗索瓦?克勞岱在 “工業傳感器的技術和市場趨勢” 分享中表示,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巨大且持續增長,全球離散、自動化傳感器市場價值約 70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達百億美元。工業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工廠等領域,其增長受自動化需求、勞動力挑戰及質量改進等因素驅動。
圖6 橫河電機株式會社田野口宏做主旨報告
橫河電機株式會社副社長兼執行董事田野口宏介紹了 “橫河的 MEMS 技術”。他表示,橫河電機有著 109 年歷史,始終秉持可靠技術與質量原則,其硅諧振傳感器自 1991 年開始應用于壓力變送器,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二。新型硅諧振傳感器在驅動方法、性能上有改進,具有低功耗、高耐壓、低噪聲和高精度測量等優點,已成功應用于日本海嘯探測。該傳感器還可通過測量室內大氣壓力實現安防監控等新應用。田野口宏強調,橫河電機將繼續利用測量和連接能力,解決社會問題,共創人類與地球的和諧未來。
至此,2024 傳感器大會主論壇主旨報告會圓滿結束,2024傳感器大會為傳感器領域發展提供了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與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