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從預備發射到成功發射,引起了國人的關注。作為儀器儀表行業的人士,相信我們更多是好奇,此次神舟十一號都攜帶了哪些儀器設備升空?哪些儀器是為神舟十一號的安全保駕護航?本期儀器儀表商情網將和廣大讀者一起了回顧神舟十一號與儀器儀表的那些事。
神舟十一號飛船在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搭載兩名航天員發射升空。太陽帆板正常打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6個關注點,帶你正確打開了解神舟十一的世界。
據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后,將于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后,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
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離不開各種精密儀器的支持。據悉,飛船上結構與機構、熱控、測控、儀表與照明及環空生保這5個分系統的43臺套產品是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510所)研制和生產的,這些設備起到保障飛船在軌的正常運行和宇航員生命安全等重要作用。
航天員在艙內要生存,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泄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艙門檢漏儀作用就是檢測飛行器艙門是否關好達到密封狀態,因為在太空環境中一旦艙門沒有關好,而航天員在艙內脫下航天服后果將非常嚴重。
近幾天神舟十一號的飛行引起廣大民眾的關注,究竟神舟是如何神奇的完成各項操作的?下文將相關專家對神舟十一號的細節進行講述。
神舟系列飛船儀表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表板四個安裝點上的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開來,并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專家指出,金屬橡膠減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