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數據采集的源頭,它無處不在。一部手機里面需要用到圖像、距離、光電、磁、慣性等數十個傳感器,一輛汽車需要用到數百個傳感器,一座現代化工廠用到的傳感器數量更是成千上萬……
在巨大的市場背景下,成立僅2年的重慶四聯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就依托自主創新,開發出了MEMS傳感器系列產品,不僅替代進口,甚至已經開始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
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四聯傳感器成立于2020年,其目前已經建成了6英寸MEMS工藝晶圓制造線及傳感器封裝測試線,其中一期投資2.65億元建設1萬片/年產能,達產后可實現產值5億元。目前,封裝測試線已投產,晶圓制造線正搬入設備。
重慶四聯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向曉波
四聯傳感器負責人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傳感器雖是個小設備,但是在整個工業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最常見的工業智能傳感器類型有:照明、溫度、運動、位置、存在、視覺、力、流、化學成分等,幾乎每一種工藝或環境條件都有與其適配的傳感器類型。“公司開發的傳感器產品,主要供給給川儀股份,目前已完全實現了替代進口,而且價格下降至少10%。”
在整個工業體系中,傳感器無處不在,市場巨大。中商產業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2510億元,同比增長14.7%。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感器這一產業在互聯網力量的賦能之下日益受到重視,日后再疊加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傳感器行業市場可期。預計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951.8億元,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31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傳感器市場巨大,但是國內在傳感器開發和創新上,卻屬于落后者,甚至時常被“卡脖子”。為了解決這一情況,四聯傳感器以中德兩國技術專家為核心團隊,全力創新開發,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高精度MEMS芯片、傳感器及安全系統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其產品服務于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及物聯網傳感器技術領域。
據悉,除了傳統的工業場景外,目前四聯傳感器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嫁接本地市場,推動“芯車聯動”,其推出的汽車、玻璃微熔兩個系列壓力芯片用于生產汽車壓力傳感器,部分產品已完成樣品開發,壓力芯片已在多個車企用車傳感器供應商送樣,爭取進入整車企業供應鏈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型、低成本、微功耗、高性能工業傳感器的不斷推出,傳感器應用的成本將不斷降低。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將對傳感器產業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傳感器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上游新聞記者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