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近日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據了解,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為未來開展航天員在軌健康監測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對航天員皮膚表層的成像(研究團隊供圖)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是基于雙光子吸收及熒光激發的一種非線性光學成像技術,具有高分辨率、強三維層析能力、大成像深度等特點。由于傳統的雙光子顯微鏡整機系統龐大,不能滿足在軌實驗儀器設備對可靠性、體積、重量、抗沖擊和振動性能等的苛刻要求,此前國際上還未能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在空間站在軌運行與應用。
據悉,這是世界首臺進入太空的雙光子顯微鏡。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出航天員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維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分等無創顯微成像的能力。成像結果顯示,皮膚的角質層、顆粒層、棘層、基底細胞層、真皮淺層等三維結構清晰可辨。
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是體現我國高端精密光學儀器制造水平的重要成果。據介紹,此次在軌驗證實驗實現了多項第一,例如世界上首次實現雙光子顯微鏡在軌正常運行;國內首次實現飛秒激光器在軌正常運行;國際上首次在軌觀測航天員細胞結構和代謝成分信息。這不僅為從細胞分子水平開展航天員在軌健康監測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和方法,也為未來利用中國空間站平臺開展腦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