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后,傳感器產業迎來多方力量的密集關注,一輪接一輪的熱浪席卷。
國內應用需求進入狂飆時刻,目前中國傳感器市場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增至3150億元,機構預測在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800億元。
國產替代提速以及國家方面給予多次加持。4月19日至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上海調研時表示,開展車用芯片、固態電池、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
身處行業中的市場主體,一批傳感器廠商進擊的熱情洶涌澎湃,扎堆上市成為2023年春天的熱點話題。
近期,又有一批廠商的科創板IPO之路迎來了新的進展。
據感知芯視界編輯部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4日,今年已有4家傳感器企業成功上市,總市值高達251億元。除去已上市的企業外,還有20家廠商正在向上市之路沖刺,募資金額高達440億元。
讓我們跟著感知芯視界的視角,看看這些企業有哪些最新的動態和實力?
一、總市值超251億 4家傳感器企業成功上市
截至2023年4月24日,已經有4家傳感器企業成功IPO,分別是利爾達、馳誠股份、禾賽科技和高華科技。4家企業總市值高達251億元,融資總額約28億元。
其中,利爾達、高華科技、馳誠股份深耕行業長達20年左右,他們堅持在目標領域做深做透,成為傳感器行業的佼佼者。有“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的禾賽科技由三維80后名校學霸創立。
最近上市的高華科技,其傳感器產品參與了較多國家重大工程,因為有軍工背景,在2022年10月27日,高華科技被美國商務部列入“未經證實(UVL)”清單。
利爾達北交所成功上市,募資物聯網模塊擴產項目
募資總額:9900萬元
截至發布時間,公司市值約為20億元
2月17日,利爾達正式在北交所掛牌上市。本次上市,利爾達預計募資總額為9900萬,用于先芯三期物聯網模塊擴產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據了解利爾達的IC增值分銷業務涵蓋微控制器芯片、分立器件、傳感器、射頻芯片、模擬芯片、電源芯片等電子元器件以及部分物聯網模塊產品。IC增值分銷下游最大應用領域是工業。
馳誠股份北交所上市,聚焦氣體環境安全監測
募資總額:1.11億元
截至發布時間,公司市值約為4億元
2月16日,馳誠股份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馳誠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環境安全監測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石化、河南能化、四川華油、昆侖燃氣、新興鑄管、吉利汽車、仲景食品、冠福股份、寶豐能源等知名企業均為公司客戶。
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0086.06萬元、11829.25萬元、14936.62萬元和8675.07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811.04萬元、2610.70萬元、2946.69萬元和1641.74萬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禾賽納斯達克上市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最大IPO
募資總額:1.9億美元
截至發布時間,公司市值約為13.8億美元
禾賽科技2月9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9美元,位于發行區間17美元到19美元的最高端位置。禾賽科技是過去18個月以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IPO。
目前,大家對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成本下降的問題。禾賽CE李一帆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明確表示,激光雷達價格不會降至“白菜價”。“我認為最終成本下探多少不完全取決于其技術,真正取決于其創造了多少價值和構建的價值體系。”李一帆直言。
高華科技科創板上市 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高達57%
募資總額:12.69億元
截至發布時間,公司市值約為54億元
高華科技4月18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38.22元。高華科技此次發行價為38.22元,發行3320萬股,募資總額為12.69億元。
招股書顯示,高華科技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1.3億元、1.56億元、2.26億元;凈利分別為2069.89萬元、3521.44萬元、7001.35萬元;扣非后凈利分別為1889萬元、3250萬元、6766.4萬元。
二、11家企業密集進入IPO關鍵環節 擬募資440億
從2023年1月至今,共有10家企業處于“正在審核中”環節。
具體從審核狀態來看,芯動聯科、國科天成、安培龍、歌爾微電子和中芯集成這5家已成功過會,拓爾微、賽卓電子、華虹半導體、奧拉股份、縱目科技這5家進入已問詢環節。
從募資金額來看,正在審核中的企業共募資約4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