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竇賢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針對怎樣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的問題,提到“加強科學儀器設備體系化研制,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肩負著支撐推動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使命,為全面培育我國源頭創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竇賢康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基礎研究的要求,堅持“四個面向”,堅持“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的戰略定位,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方針,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和原創性研究。
“今年將通過長周期、穩定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嚴格評審流程、整治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等工作,不斷深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充分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科技事業發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竇賢康說。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臨新形勢新要求
《瞭望》:當前科研形勢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竇賢康:我國科研形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提出了新的需求。
第一,青年科研人員數量的大幅增長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需求量增加。近兩年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數量增加很快。一是2010年以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一批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進入高校,充實了科研人才隊伍,促進了博士生培養數量增長;二是近年來中國科技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形勢變化,增強了海外留學博士生回國發展趨勢。
第二,科研范式變革帶來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動了科研范式變革,基礎研究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方式需要及時調整,緊跟新興科研方向,及時開辟新項目支持此類研究。
當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已經通過一些專項資金對這些新興領域專項跟進。下一步基金委將著力促進管理隊伍專業化,聚集科研一線優秀科學家參與基金委的管理工作;強化管理人員深入實驗室掌握科研一線變化;積極參加學術會議,掌握學術前沿動態。
《瞭望》:怎樣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
竇賢康:科學研究走在技術革新的前面,各種技術的突破往往源于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因此要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導向、“卡脖子”問題,前瞻性布局科學研究,催動技術進步,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系統性布局上,協調高校院所、企業合理布局基礎研究項目、人才等要素,推動基礎研究健康發展。
第一,在基礎研究方面,鼓勵自由探索、突出原創,經營好基礎研究基本盤。升級原創探索計劃,完善對非共識、變革性創新研究的支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體系化研制,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
第二,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夯實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制度基礎。發揮強大專家咨詢系統優勢,瞄準未來科技前沿,提升重大科學問題凝練質量,部署前瞻性攻關任務。發揮支持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傳統優勢,推動構建交叉學科協作攻關平臺,瞄準應用場景驅動的重大科技問題,組織多方力量協同解決關鍵核心技術。
第三,人才資助方面,在持續優化現有人才資助體系基礎上,探索開展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早期資助,對領軍科技人才的高強度延續資助,助力優秀人才潛心研究快速成長,培養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加大國際科研人才支持、引進力度,加快推進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有序穩妥開展國際科研資助部籌建工作。
增量資源主要用于支持青年科研人才
《瞭望》:自然科學基金是如何處理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