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國產替代,我們在談論什么?引用近來很熱門的一句話:“國產替代的本質是價值替代?!?
的確,國產替代不是為了替代而替代,不是單純的性能替代,而是我們今天說的價值替代。
性能替代,就是我們從無到有的性能。對于性能替代,用戶需要承擔替代后的風險,同時卻能享受到價格的紅利。
而價值替代,是看國產品牌能不能給市場提供更高價值含量的產品。
我們曾在儀器行業的國產替代進程中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某某國產儀器公司在研發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的儀器在各項參數中都可以媲美國外產品,從此打破了我國此類儀器無法自主生產的現狀。然而,當我們細細盤點這款“國產替代”儀器的市場銷售數據的時候發現,它卻并不受買家的歡迎。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只僅僅走通了產品性能這條路,但卻講不出能讓用戶“high”的故事。說白了,它不性感。
小譜君常聽到國產儀器公司抱怨產品降價依然不好賣,為什么?就是因為缺少能讓用戶“爽”的點。買進口儀器還能讓用戶得到什么?
高效修復用戶的儀器能避免試驗進度受影響;
能讓用戶拿到大企業的質檢訂單;
能讓用戶更容易在知名期刊中發表文章、更容易拿到經費豐厚的項目;
易用的軟件、智能的操作能降低實驗室人力成本;
……
這些都是產品帶給用戶的價值,是讓用戶“爽”的地方(即使要付出更多的金錢),也是前文中我們講的要價值替代的地方。
最后,分享一段來自基因江湖九哥的文字,個人認為很有啟發:
1、國產替代不應成為一種政治正確??茖W的歸科學,商業的歸商業。
2、尊重客戶、使用者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選擇更好產品的意愿,這和選擇國產產品并不矛盾。不要上升到以“民族大義、愛國與否”進行任何明面或潛在的道德綁架。
3、推己及人,這和你選擇iPhone還是HUWEI并無二致。人買我推薦,真買我不買,實則是雙標行為。
4、不要否定國際優秀廠家的歷史貢獻。羅雅西貝們走到今天,首先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學習他們,敬畏市場,而非輕視、抵制。
5、開放是永遠的話題。開放意味著讓優秀的國際廠家走進來,也意味著國內優秀廠家走出去。當你有機會走出去時,是否也希望銷售地所在國能給你和他們本國企業的同等待遇?
6、改變使用者對國產產品的刻板印象,靠國家政策傾斜很難,靠一紙進口禁令也很難,得靠我們實實在在的產品、實實在在的服務說話,這需要時間。當國家、政策、專家都為你代言,而你的產品卻無法支撐起應有的期待,是否反而會加劇“國產不好”的刻板印象?
7、“解決卡脖子問題”,是國家與人民的期望,也是眾多創業者們的初心,特別是在當下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值得敬佩、支持。但“解決卡脖子問題”不應成為一句企業和創業者們的口頭禪與常用語,說得太多,透支了其間的艱辛、力量與大義。
8、更要警惕以“解決了卡脖子問題”的任何夸大宣傳以謀求私利、混淆視聽行為。在媒體端,我們在很多領域看到了太多“突破性進展”、“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報道,但真相是口頭上我們解決了這么多“卡脖子”,實際工作中我們依舊被“卡脖子”??卩私鉀Q不了卡脖子。這對真實干事的企業也是一種傷害。
9、國內優秀廠家,必然要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去實現更遠大的抱負。要有同國際一流廠家同臺競技的勇氣和信心,也要有長久作戰的準備。在真刀真槍、短兵相接中去證明自己。向內求,實力自予,而非他人給予。
10、中國會長出自己的羅雅西貝,這是必然,但需要時間。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不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