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機中要用到十幾種傳感器,一輛新能源汽車里可能要用到數百個傳感器,一個“未來工廠”中用到的傳感器數量動輒以萬計……如今,傳感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聚焦到寧波,這里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重點區域之一。從龍頭引領、產業擴面,再到產學研深度融合,寧波傳感器產業已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而在寧波傳感器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江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性能傳感器件、智慧水務、智能電表、智能安防設備等為主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擁有相關企業近400家,去年實現產值160億元,同比增長13.5%。
站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新風口上,如何利用這個小支點撬動智能傳感千億級產業集群,實現“彎道超車”,江北正在下一盤大棋。
先行先試小傳感闖蕩大市場
每當驅車途經北環高架時,兩幢科技感十足、藍白相間的“K”字型和“L”字型大樓總是十分醒目,這正是江北智能傳感產業的集聚地和發源地——柯力物聯網大廈和柯力人工智能大廈。從落后的傳統機械式測量器具到電氣化測量系統再到稱重測量數字化、智能化——中國稱重的發展史在中國70多年工業發展的長篇畫卷中徐徐鋪開,而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這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臺除濕機、一臺空調、一臺絕緣測試儀、一只萬用表、一臺貼片固化烘箱……20多年前,開始創業的柯力集團總裁柯建東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在一個只有8人的小作坊里搗鼓出了當時中國衡器最前沿的產品——稱重傳感器。
彼時,國內傳感器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小到電子秤,大到航天飛機,都能見到稱重傳感器的身影。在這股東風的吹拂下,柯力傳感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至2003年,公司銷售額突破1億元大關。如今,公司已發展成下轄27家子公司的鋼制傳感器行業龍頭生產企業。
和柯力傳感一樣,江北還有不少傳感器生產企業邁出了先行先試的步伐。從90年代初的蹣跚起步,到2000年傳感產品走出國門進入美國通用電氣市場,再到實現了在地鐵的大批量應用,擺脫進口依賴……如今,寧波中車時代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已涵蓋電流、電壓、壓力、速度、溫度等7大類1200余種傳感器,應用范圍已覆蓋軌道交通牽引、變流、制動等核心系統,發展成為全球軌道交通傳感器種類較齊全的供應商。
但企業開拓創新的步伐不止于此。“我們正著手對新能源電量傳感器產能進行擴建,計劃新增光伏傳感器生產線17條、汽車傳感器生產線10條,擴能后新能源電量傳感器將實現產能倍增。”寧波中車時代總經理孟慶明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發展勢頭迅猛。除了優異的性能和新穎的外觀外,其內置的功能各異的傳感器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可這類車規級傳感器內芯片的核心技術卻一直掌握在少數國外企業手中。對此,企業早在兩年前就啟動了電量ASIC車規級芯片的研發工作,今年將正式推向市場。
不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頻頻“亮劍”,寧波中車時代在風電、光伏等工業級產業領域應用的傳感器,也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保證了該產業供應鏈端的安全可靠。僅布局新能源產業板塊短短數年,這類傳感器的綜合市場占有率就已居全國前列。
多點開花傳感器插上智慧翅膀
這幾年,隨著物聯網、工業4.0和智能城市等新興應用領域的發展,傳感器成了各種工業產品中內置的“香餑餑”,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軌道交通、能源管理、智能家居等領域,傳感器的應用變得十分廣泛。
老寧波都知道,寧波除了文具、服裝外,“三塊表”——“電表、水表、氣表”也是寧波走向世界的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這些表具也是寧波接觸傳感器的第一批應用終端。而在這些儀器儀表的生產和應用中,江北就獨占其二,匯聚了全國最大的智能水表供應商寧波水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全國最大的智能電表供應商寧波三星智能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