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去年12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調整完善國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促進內外貿標準銜接、檢驗認證銜接、監管銜接,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則,國務院的這些措施正是這個改革的內在目標所在。
第二個關鍵推力是數字化,形成產業互聯網,現在我們消費互聯網做得風生水起,而產業互聯網基本上剛剛開始。產業互聯網不僅是國內產業的互聯網,還包括國際國內的產業互聯網,這種產業互聯網有兩種,一種是一個企業集團、一個大型制造企業從設計、市場、信息、銷售信息到開發、制造、物流的一體化的數字系統,這是在講一個個企業的產業互聯網,就跟我們90年代講的SaaS、2000年以后講的ERP一樣,是一個企業制造業的工業自動化,從市場到銷售、設計整個的自動化的產業互聯網系統。
但是市場正在發展的是另一種產業互聯網,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和各種終端,將觸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費者,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實現小批量定制、大規模生產、全產業鏈貫通、全球化配送,在這樣的平臺上集聚了幾百家提供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企業,幾千家的制造業企業,以及上萬家各種原材料供應商,這些企業之間用數字系統進行了全面貫通,依托這樣一個產業互聯網平臺,這些企業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產業集群,真正實現了以銷定產、以新打舊、以快打慢。現在這樣的產業互聯網,中國有那么一批,這樣的平臺放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城市就因此帶來幾千億、上萬億的銷售值,同時帶來幾千億、上萬億的金融結算,還會帶來物流和其他各種服務,就變成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服務中心。所以掌控未來產業互聯網全球的平臺,誰就是“三中心”莫屬。
總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以及以全球化和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業態,形成的聚合體就是新質生產力,我們國家在制造業板塊、服務業板塊、新業態板塊都有巨大的潛力,現在的短板就是未來巨大的增長極,我們希望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制造業克服短板,成為未來發展的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