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高端科學儀器和新型實驗系統領域有何機遇與挑戰?3月20日,一場圍繞此議題展開的“前沿技術大講堂”專題會在漕河涇開發區內舉辦。來自AI+、精密測量、表征合成、智慧實驗室等科學儀器與實驗系統相關領域的2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高校師生等通過線上線下共話原始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表示,近年來AI快速發展,給高端科學儀器和新型實驗系統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高度重視,并給予大力支持。此次圍繞“AI賦能高端科學儀器和新型實驗系統”主題召開“前沿技術大講堂”,是行業領域內的一場盛會,各位專家學者將深入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痛點,形成有深度、有層次、有前瞻性的戰略共識,從而更好地發揮彼此所長,凝聚形成更磅礴的創新力量,持續深耕前沿技術研究,破解行業技術難題,服務國家戰略。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作“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組織模式與實踐”主旨報告,重點講解了組織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工作范式以及取得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并表示希望與各位專家學者加強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
活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田中群作“探討AI賦能電化學能源系統的工況表征與調控”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作“磁共振科學儀器研制與應用”報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丁雷作“天基紅外大氣三維探測技術”報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大科學中心主任劉志作“智慧光源”報告等,充分展示專家學者在AI賦能高端科學儀器和新型實驗系統領域的深耕成果。
期間與會專家開展專題研討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鄂維南參加會議。會議圍繞新時代智能科學儀器的特征、新時代智慧實驗室的中國模式等進行深入交流,探討行業發展的市場痛點、機遇挑戰及突破路徑,進而對國內該領域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項目布局提出戰略性建議。
據介紹,“前沿技術大講堂”旨在培育大講堂生態圈,匯聚全球新動能,秉持“因創新而無限、因共享而永恒”理念,聚焦前沿技術創新和高精尖產業發展,匯聚創新思想,明晰創新方向,凝聚創新共識,弘揚創新精神,為提升科技創新增長引擎能力和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方向指引。
本次“前沿技術大講堂”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共同主辦,黃埔創新學院、中國產學研融合創新體系研究中心協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辦,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智能科學家生態聯盟、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麥思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支持。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