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證券近日發布視覺傳感器研究報告,分析人形機器人視覺感知交互硬件。
以下為研究報告摘要:
視覺傳感器助力人形機器人感知世界。視覺傳感器,即機器視覺旨在利用機器來執行視覺識別和判斷任務。人類約80%的信息是通過人眼感知獲取的,未來的機器人也將和人類一樣,大量信息都將通過視覺感知獲取。目前,不少人形機器人選用3D視覺方案以保證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及交互能力。未來隨著人形機器人的不斷發展,其交互功能及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之后,現階段純攝像頭方案的廠商也有可能通過迭代更新,在其新產品中引入3D視覺傳感器。
機器視覺是由計算機或圖像處理器以及相關設備來模擬人的視覺行為,完成得到人的視覺系統所得到的信息。其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可發揮定位、識別、測量、檢測等功能,目前主要下游為智能制造的工業場景,醫學、智能交通等場景也有應用。機器視覺的產業鏈上游主要有光源、鏡頭、工業相機、工控機、圖像處理軟件等機器視覺組件設備的提供商;產業中游包括如檢測、測量、定位、識別系統/定位引導系統等以及各類視覺設備;產業鏈下游主要為各行業的產線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終端行業。我國機器視覺市場現階段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7年有望突破560億規模。
機器視覺技術按照成像維度的不同,可以劃分為2D和3D兩大類別。2D成像技術使用到的傳統RGB相機,僅能捕捉到物體表面的紋理信息,沒有物體到相機的距離信息,3D視覺感知技術有效地補充了2D視覺技術的不足,使得更加復雜和智能的功能得以實現。3D視覺感知技術主要包括飛行時間(ToF)法、雙目立體視覺法、結構光法等。
機器視覺產品按照下游應用場景的性能要求,可以大致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兩類。工業級機器視覺對于技術、精度、穩定性等的要求相對更高,整體成本較高。消費級視覺方案對于精度的要求相對較低對于成本控制的需求較高。現階段人形機器人進入規模量產階段,對視覺方案的需求更關注于產能供應和成本控制兩方面,推測消費級3D視覺產品有望成為需求主流。隨著未來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復雜化及多元化之后,不排除需求工業級機器視覺產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