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公眾號,發改委黨組發文《進一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表示,健全全面綠色轉型體制機制。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完善碳定價機制。
拓展閱讀
根據相關信息,政府已經出臺了《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這個方案由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旨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的建設。
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完善碳排放基礎通用標準體系:這包括制定碳排放監測、核算、核查、報告與評估等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足跡、綠色低碳評價、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等標準。
加強重點領域碳減排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包括節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基礎設施低碳升級、農業農村降碳增效、公共機構節能低碳、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標準。
加快布局碳清除標準體系:這包括生態系統固碳和增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直接空氣碳捕集(DAC)等碳清除技術標準的研制。
健全市場化機制標準體系:重點是加強綠色金融標準、碳排放交易相關標準規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標準等的制修訂。
完善計量技術體系、加強計量管理體系建設、健全計量服務體系:這涉及到加強基礎前沿計量技術研究,建立碳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體系,加快綠色低碳共性關鍵計量技術研究,以及加強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
此外,方案還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的分階段目標。到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體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全面建成技術水平先進、管理效能突出、服務能力高效的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有效支撐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這些措施和目標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承諾,以及對于通過完善標準和計量體系來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