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表電表到國之重器,計量守護百姓生活支撐大國榮耀
數智“度量衡”,如何四兩撥千斤
計量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它在歷史上被稱為“度量衡”,幾千年前,古人通過“布手知尺”“掬手為升”“取權為重”進行計量。隨著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從水表電表到國之重器,從農工商貿到尖端科技,計量守護著百姓生活,支撐著大國榮耀。
今年5月20日是第25個“世界計量日”,全球主題為“可持續發展”,中國特別主題為“計量筑基新質生產力,促進可持續發展”。步入數智時代,計量如何發揮更大作用?它如何筑基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走進山東多家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及重點企業,探尋數智時代的計量奧秘。
計量測試護航高速列車安全
5月17日上午11時許,在青島市城陽區,一列“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緩緩駛出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它剛剛通過了國家高速列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各類檢驗檢測和試驗驗證項目,不久后將馳騁于祖國大地上。
“計量是現代工業發展的‘眼睛’和‘神經’,只有測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國家高速列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主任林永強介紹,以高速列車為例,從原材料技術創新等上游產業,到設計研發、列車制造、列車試驗等核心產業,再到維護、檢修等下游產業,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流程,都需要大量計量測試器具和數據為之提供保障。
(圖源:高鐵四方)
今年4月底,由中車四方籌建的國家高速列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成立,作為我國軌道交通領域的首個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上中下游企業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且具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目前,已建立計量標準63項,計量校準技術能力231項,計量檢測技術能力56項,年服務企業300余家。
“在飛速行駛的高速列車上,一顆螺絲的松動都可能引發重大事故。以前,我們采用人工地毯式測量扭矩。現在,我們新研發的轉向架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配備了多種安裝角度的電動擰緊裝置,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同時,有效防止車間作業人員的誤操作,幫助動車組生產調試效率提升20%、產品出廠故障率降低5%。”林永強說。
(圖源:高鐵四方)
高鐵列車的平均時速達到300公里,相當于每秒行進83.33米。在這樣的速度中,人們透過玻璃望向窗外并不覺得頭暈,在地勢起伏中很少感到顛簸……每個細節背后,都有無數次模擬測試。走進國家高速列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里面各式各樣的試驗臺讓人驚嘆,它們支撐起整車振動模擬試驗、整車滾動綜合性能試驗等80多種動靜態試驗,研究人員依據這些量值,持續優化設計方案,推動我國高速列車產業提質升級。
早在2022年底,山東便已出臺企業計量促進辦法,鼓勵頭部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培育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設計量器具國家型式評價實驗室19個,國家級專業計量站6家,發布各類計量標準1.2萬項,位居全國首位;獲批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山東),建設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6個。
解決水資源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難題
山東地處黃河下游,作為經濟大省、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在此背景下,精打細算用好每滴水,是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精打細算”的第一步,首先需要足夠精確的量值。紙面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用一把直尺測量;一朵翻騰的浪花,乃至一條暗流涌動的江河,用什么測量?該如何測量?水資源計量裝備作為一種專門用于測量水資源的新型基礎設施,解決了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