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柴楓桔 攝影報道
在工業制造的生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對零部件是否標準進行測量和檢測,以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和符合標準。在智能制造車間中,這個檢測過程往往由機器人完成。傳感器則好似機器人的“眼睛”,可以準確檢測物體的位置,提供精準的數據,確保生產過程中的精確控制。
在成都成華區,就有一家專注于傳感器研發、生產的企業——矽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瞻科技”)。
“我們的產品主要的功能和使命是賦予機器感知和思考。”公司董事長錢天昊說道。
▲步入展廳,智能傳感器產品漸次排列。
聚焦機器視覺,讓機器學會感知和思考
與想象中的生產車間不同的是,這家智能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位于寫字樓里。步入展廳,2D視覺傳感器、3D視覺傳感器、智能圖像傳感器等產品漸次進入眼簾,看起來小巧卻精密無比,是賦予機器感知和思考的關鍵。
如何讓機器學會感知和思考?錢天昊進行了現場演示,傳感器通過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短短毫秒就能把檢測結果傳遞到顯示屏上——讓工業制造的過程更加智能和精確。
“ 目前,我們生產的工業傳感器,主要用于3C電子、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的智能制造全鏈條。”
錢天昊介紹,公司目前的業務專注在機器視覺軟件及核心光學傳感器硬件研發制造,在3C電子、汽車生產行業多有應用,比如新能源汽車從單一零部件到整車裝配在自動檢測時就會用到大量的檢測系統和傳感器產品。
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一輪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也為工業制造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可以說,矽瞻科技就是在工業制造智能化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今年,全球的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大概是在800億。”錢天昊說。
在制造業、新能源等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智能傳感器的融入,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還能實現個性化定制,從而實現制造業的數字轉型與智能化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
堅持自主研發,成為頭部企業供應商
憑借專業能力,矽瞻科技已經成為京東方、比亞迪、富士康等行業頭部企業的供應商。
錢天昊表示,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看到了機器視覺應用的市場,但如何打開市場,錢天昊提到了三個秘訣:自主研發、市場化、標準化。“只有自主研發,才有自己的競爭力。”至于市場化,則是專注市場需求,從市場出發去做標準化的東西。伴隨市場發展,產品的規模化效應自然能夠凸顯。
“ 我們在成立之初就想得很清楚,要圍繞機器視覺軟件和光學傳感硬件去沉淀。”
據了解,作為一家智能制造企業,矽瞻科技堅持自主研發、生產,持續提升研、產、銷、服能力。
起初,公司在上海布局。隨著進一步發展,研發團隊不斷壯大,生產規模也與日俱增,對生產場地有了更高要求。一年多前,團隊在全國多地的實地考察后,決定將總部搬至成都,并將研發和生產基地落戶于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于2022年正式入駐,并于2023年11月啟用了位于成華區金地威新成華創新基地的總部辦公室。
隨著業務輻射面和客戶訂單量的飆升,矽瞻科技在今年成立了西安分公司。“在開疆拓土的路上,我們又邁出了新的一步。”隨著華北版圖上再落一子,其業務版圖再次擴張,眼下已形成華南、華東、華北、華西四大區域六大城市點位的全面開花布局。
向AI而行,從一個智能傳感器企業的成長,我們看到以“AI+制造”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巴蜀大地上蓄勢賦能、拔節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