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有一個復雜的生命周期,正因此他們在連續基礎上的活體動物內的發展很難研究。在德國佛雷堡大學,研究人員培養出人類乳腺癌細胞并進行基因修飾以表達一種在彩色光譜的近紅外部分的光照下可以發出熒光的蛋白質。然后將細胞系移植到活鼠,并讓其生長。
E2的深紅色表示腫瘤發展六周后大鼠器官內的腫瘤細胞(灰色/白色結構)
此后,研究人員能夠用近紅外光照射動物,并激發熒光蛋白,其發出的光能夠被專用設備檢測到。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全部的腫瘤,并追蹤他們的發展、增長和轉移一個多月。然后將動物進行解剖將腫瘤與新的成像技術提供的結果相對比,結果表明可視化的腫瘤與實際上的腫瘤是非常相似的。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注意到,在腫瘤發展的最初幾周,大部分的增長發生在有助于腫瘤生存的基質內。僅僅四周后,腫瘤細胞數量開始激增。這樣的結果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腫瘤性質、大小、形狀來進行幫助靶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