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Jian Zhu副教授的報告“Soft Actuators and Soft Robots”聚焦于軟執(zhí)行器與軟機器人的熱點議題。Jian Zhu副教授介紹了軟機器人的應用,他以透明水母機器人、柔軟的面部機器人為例,介紹了軟執(zhí)行器的概念,并通過常規(guī)3D及嵌入式3D打印介紹了軟執(zhí)行器的生產領域。報告中展示的軟機器人和軟執(zhí)行器有望為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澳門大學Kelvin Yuen 教授以“online Health Monitoring of Bridges with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Vehicle Loads and Positions Using Strain Measurements Only”為題,通過嚴謹?shù)膶嶒炘O計和數(shù)據(jù)分析深入探討了公路橋梁車輛負載估計、車輛位置跟蹤和結構識別的前沿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Zhenglong Sun助理教授的報告主題為“Towards Next Generation of Surgical Robots: Future Direction and Challenges”,深入探討了下一代外科手術機器人在未來的方向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韓國仁川大學Gwanggil Jeon教授在“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Industry Collaboration with SME”的報告中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行業(yè)與中小企業(yè)合作中技術的應用,展示了對象檢測、光學字符識別(OCR)、細胞分裂、深度估計等技術,詳細介紹了應用的領域。最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鞏譯副教授以“Toward Green RF Chain Design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ISAC):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為題聚焦ISAC系統(tǒng)的射頻鏈設計,以低能耗架構為基本理念,為射頻鏈和ADC提出創(chuàng)新的共享架構模式,顯著地提高了現(xiàn)有能效,為未來解決ISAC中深度學習的復雜性及高計算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會盛況
8月16日,共設6場分論壇交流研討活動,主題包括電子測量與儀器、智能系統(tǒng)與人工智能、視覺與圖像測量、數(shù)據(jù)采集與信號處理、智能智造、自動化及故障診斷、傳感器及其應用。在分論壇會議上,參會代表進行了積極深入地報告交流,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也獲得了各會場評審專家對其精彩表現(xiàn)的認可與好評。本次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展示了測試自動化、儀器儀表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通過本次會議的交流與合作,我們一定能夠在“感測世界,啟智未來”的方向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
分會場報告剪影
除了主題學術報告和分論壇研討活動,本次會議依然延續(xù)以往的海報展示環(huán)節(jié)。參會者們通過精心設計的海報,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新思路。這些海報吸引了眾多與會者駐足觀看和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思想的傳播和交流。
海報展示交流
全體參會者合照留念
會議期間,與會者們不僅在學術上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而且與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研究人員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為今后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會議代表參觀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美麗校園。徐揚生校長“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的創(chuàng)校精神給與會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深激勵著學者與學子,追夢報效祖國。本次國際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為測試自動化、儀器儀表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的知識共享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信在各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感測世界,啟智未來”,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