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不僅以美景揚名天下,而且是江蘇經濟繁榮的先鋒,擁有眾多制造業領軍企業,涉及化纖、智能制造、光纖光纜等領域,代表了中國現代工業和制造業的頂峰。“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計量檢測是支撐制造業的核心要素之一,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10月底,本報記者隨同市場監管總局“計量服務新質生產力媒體行”調研組,來到位于蘇州的兩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體驗到計量在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精準測量技術創新 解決“卡脖子”問題
顯示產業是先進制造和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基礎產業。中國顯示產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而蘇州就是國內最大的液晶顯示模組生產基地,既有三星顯示、晶端顯示等國際知名企業,也有維信諾、龍騰光電、友達光電等國內液晶面板龍頭企業和完備的上中下游配套產業鏈。
依托于蘇州市計量測試院而建的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蘇州)(以下簡稱國顯中心),位于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2020年5月掛牌成立以來,該中心聚焦新型顯示產業發展計量測試技術需求,加大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將計量融入產品設計、試驗、生產、使用等全過程,面向全國平板顯示產業提供綜合性計量檢測服務。
“我們重點解決新型顯示器件測試、在線設備計量校準、極端量值溯源等一批產業‘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計量測試難題,力求為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提供‘全’和‘精’的計量技術支撐。”蘇州市計量測試院副院長黎俊告訴記者。
亮度測量儀器在平板顯示產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戶外屏和陽光可視屏幕的興起,對顯示屏的最大亮度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國內機構暫時無法提供對戶外屏背光模組高亮度測量儀器的在線校準,企業需要停產后送檢國外,時間長、成本高。國顯中心通過技術攻關,幫助企業在不停線停產的情況下,對在用亮色度多參數測量儀器進行現場校準,既保障生產不中斷,又貼近儀器實際使用工況,使產線測量數據更加精準,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控。
偏振光學膜是顯示器件制造中的關鍵性材料,其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最終顯示效果。光學膜偏振特性測試設備長期被國外設備商壟斷,國內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高昂的設備價格,往往無法對原材料開展質量檢驗。國顯中心研制出偏振光學測試設備及其校準方法,為光學膜生產企業提供計量測試服務,既保證了測量準確度,又降低了企業成本,實現國產替代。
像這樣以精準測量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案例,國顯中心還有很多很多。據了解,目前,國顯中心建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CNAS和CMA認可校準和檢測項目200余項,年服務新型顯示產業鏈企業600余家,提供定制化計量解決方案100余件。
“圍繞上游材料和設備的計量測試需求,Mini/Micro LED、近眼和立體顯示、柔性顯示等新產品、新技術,我們正在研發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計量測試方法、測試設備,幫助企業提升研發和生產效率,推動新產品盡早上市。”黎俊說。“同時,進一步擴大行業影響力,與頭部企業共建高質量發展聯合體,打造顯示產業國家質量基礎基地,向著建設國際一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目標努力。”
發揮科研資源作用 保障可持續發展
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我國主要的電力來源之一。如今,從沿海到內陸,從傳統核電技術到創新型反應堆,新一輪核電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是我國最主要的核電運營商之一,2019年獲批籌建國家核電運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安全是核電產業發展的前提,在“雙碳”目標下,核電站運營與維護服務市場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中廣核以其二級成員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為基礎,打造集團核電運營技術平臺,保障集團核電機組安全高效運營。
核反應堆內的核輻射探測對核電機組的日常運行、老化管理、運行許可證延續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隨著電廠老化管理、運行許可證延續等精益化管理工作的深入,現有輻射監測系統已難以滿足更為精確的評估計算需求,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在核輻照環境下工作的具有耐高溫、抗輻照、小型化、無線化等特點的新型核輻射(中子、γ射線)探測與測量系統。
記者了解到,中廣核打破反應堆壓力容器“輻照監督”的技術封鎖,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適用于核電現場使用的第三代半導體核探測傳感器及集成系統裝備,實現在強輻照、高溫環境條件下,利用無線傳輸手段完成溫度、輻照的測量與傳輸,為核電機組的日常運行、老化管理、運行許可證延續等工作提供重要數據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