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工業時序大模型TPT結合了大量行業知識和工業數據基礎,能夠解決工業應用分散、數據應用碎片化等難題。“相當于給生產裝置配上‘智慧大腦’,讓裝置會思考、能說話,監督和優化裝置運行,還可以在不同裝置和工況間復用。”崔山說。
截至目前,UCS及TPT商業化落地成果顯著。在發布之后的幾個月內,已與數十家客戶簽約合作。崔山說:“預計在這次‘以舊換新’的過程中,UCS也將成為核心主力產品,為國家的產業升級節省上千億元的投入。”
中控技術依托在行業知識、數據積累、應用場景和專業算法等領域的優勢,構建了業內領先的“1+2+N”智能工廠新架構,即1個工廠操作系統+2個自動化(生產過程自動化PA和企業運營自動化BA)+N個工業Apps。
中控技術深度打造“AI+數據”核心能力,推出“4大數據基座+1個智能引擎”的核心產品體系,形成面向“AI+安全”“AI+質量”“AI+低碳”“AI+效益”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中控技術還加大在“AI+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投入,成功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培育全行業場景下人形機器人方向的新業務、新技術,打造了流程工業“無人工廠”。
03 “AI+數字化”持續降本增效
斬獲世界級高端乙烯項目千萬級合同大單,全球首個流程行業主裝置大規模APL(高級物理層)項目應用……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中控技術深耕流程工業自動化,堅持自主研發,聚焦前沿技術勇于創新的生動側影。
目前,中控技術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覆蓋化工、石化、油氣、電力、制藥等幾十個重點行業,服務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為超過3.3萬家流程工業企業客戶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希望中控的客戶數量可以很快突破5萬家。”崔山表示,公司將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將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作為兩大發力點。
長期以來,中控技術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在營業收入的11%左右。截至2024年6月末,中控技術的研發團隊規模已壯大至2240余人,占全體員工比例約40%。其中,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任職均超過15年。
目前,公司正在新加坡、日本及歐洲等地積極布局核心的軟硬件+AI技術研發中心。“2025年我們還會再發布兩款行業領先的顛覆性新產品。”崔山說。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均優化超過1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分別降至約8%和4.5%。崔山表示,未來,通過“AI+數字化”等手段提升運營效率,銷售費用率將進一步改善到5%以下,管理費用率下降到3%以下。
“讓客戶更成功”這句話,經常掛在中控人的嘴邊。“希望通過我們的解決方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發展,提升客戶在行業的國際化競爭力,并通過參與國際行業標準制定,推動行業的長足進步和發展。”崔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