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小分子檢測技術平臺實驗室里,方方正正疊起來的一組實驗儀器格外引人注目。一個個小柜子外形如同微波爐,最頂上還放著幾個瓶子,里面裝著透明液體。
作科所重大平臺中心副主任張麗娜告訴記者,這是悟空科學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悟空儀器”)自主研發的國產高效液相色譜儀,在食品、藥學、環境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這臺液相色譜儀,正是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儀器設備驗證評價中心(生命科學站)(以下簡稱“驗評中心”)接受“試煉”的儀器設備之一。
“現在國內很多企業研發了眾多品類的分析儀器。但這些儀器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產品是否長期穩定可靠?我們最缺的還是用戶使用數據。沒有數據說話,國產儀器很難被市場認可。”悟空儀器總經理劉文玉道出苦衷。
支持企業自主研發科研儀器,必須讓這些“國貨”跑起來、用起來。開放共享平臺不僅能給國產科研儀器提供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還能在與國外儀器的運行數據對比中,找到不足和差距。
為挖掘現有科研設施與儀器的潛力,2021年,在科技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支持下,作科所成立了驗評中心,目前已經開展了5個機種的驗證評價。
和計量驗證評價不同,驗評中心做的應用驗證評價,是把儀器放到真實的應用場景中。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下的科研院所,作科所本身就能為儀器提供很多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同時,作為驗評工作的牽頭單位,驗評中心還可以聯合全國其他實驗室,在各個不同領域給儀器找應用場景。
以悟空儀器這臺液相色譜儀為例,在環境領域,驗評中心聯合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食品領域,聯合的是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藥學領域,聯合的是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在科研領域,則聯合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六家單位同時開展驗評,為悟空儀器提供了200多頁的測試數據。基于測試過程中的實際體驗,驗評單位從用戶角度提出了許多更符合使用需求的改進建議。比如色譜儀頂部的一個清洗液小瓶子,就是根據用戶意見改進設計的結果。
“這個小瓶是盛放自動進樣器清洗液的,用途主要是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交叉污染。”劉文玉回憶,按照最初的設計,小瓶是放在儀器內部的狹小空間里,非常隱蔽且不容易被觀察到。如果多人或多次使用,不及時補足清洗液,就會導致儀器測試數據出現異常。
“驗評用戶提出,如果把這個小瓶放在容易觀察的儀器頂部,更方便操作者隨時查看清洗液的余量,同時也不會因為較長時間不使用儀器,導致清洗液長霉而影響測試結果。”劉文玉說,正是根據大量多場景的應用驗評,才對儀器做出了這樣更加方便用戶使用的改進。
借由開展驗評工作,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交流變多了,距離也拉近了。張麗娜告訴記者,驗評工作幫助科研單位篩選出許多優質的國產科研儀器,也讓“國貨”走進了更多用戶單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等驗評單位,后來都購置了我們的液相色譜儀。”劉文玉說,獲得這些用戶的認可,讓公司在后續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中更有信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環境分析測試中心高級工程師龔華向記者提到,該中心因在氣相色譜儀驗證評價與推廣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在2024年入選了首批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儀器設備驗證評價中心聯合實驗室名單。在他看來,依托驗評工作,建立國產儀器技術標準體系,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國產儀器開放共享。
“支持國產科研儀器設備,不僅能通過購置的方式,也可以依托開放共享平臺,為儀器提供更多應用場景。這樣在支撐科技創新的同時,也能促進國產儀器持續提質,助力‘國貨突圍’。”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