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質領航,開啟機遇之門
中國新質生產力恰似璀璨星辰,引領外企投資風向。2024 年前 11 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相較 2023 年同期提升 0.3 個百分點;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外資涌入,同比分別增長 53.4%、39.1% 和 19%。
外企創新研發中心如雨后春筍,在中國大地紛紛破土。禮來、輝瑞、拜耳等醫藥巨頭在北京新設研發機構;蘋果公司揮毫布局,在上海、深圳擴建及新增應用研究實驗室;大眾汽車集團豪擲 25 億歐元,深耕安徽合肥生產及創新中心…… 印尼金光集團 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感慨萬千:“中國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低碳技術等前沿領域,為外企開辟廣闊天地。”
美國碧迪醫療在中國市場精耕細作,在華首家數智化綜合性創新中心運營一年成績斐然,宜興工廠 2024 年 12 月全新開業,天津協同創新中心也提上日程。碧迪醫療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鄧建民直言:“中國鼓勵外企投資、優化營商環境,尤其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我們創造海量機會與合作平臺,激勵多元探索。”
法國泰雷茲集團作為中國航空航天、數字身份與安全等領域老搭檔,情誼深厚。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魏天睿語氣堅定:“我們長期看好中國,扎根決心不移。借助中國人才、市場與創新優勢,我們將強化自身創新,融入中國生態,助力中國創新走向全球。”
三、政策東風,提振外企信心
2024 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恰似一場及時雨,為 2025 年經濟發展精心布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等重點任務清晰明確,為外企投資注入強心劑。
外資機構紛紛發聲,對中國經濟走勢樂觀展望。中國英國商會和中國德國商會調查報告顯示,76% 的英國企業計劃維持或增加在華投資,92% 的德國企業堅守中國,超半數擬在未來兩年追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