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經過3年孵化,鄧世海帶領創業團隊從成華區大學生創業園搬出后,成為正式入駐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的一家研發企業。昨日,當記者來到這里時,發現與總部城內其他公司相比,這里規模略顯“小氣”:總面積不過600多平方米,除了兩間小的隔間被分別作為接待室和財務室之外,生產車間和研發團隊辦公室面積只有500多平方米。
![](/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50812/20150812111248_13633.jpg)
“小切口”里尋找大市場
2010年,在一家電子企業工作一年多后,鄧世海決定辭職創業,創業目標領域選定機器人行業。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源自鄧世海上大學時的一段經歷。2008年,就讀于四川師范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鄧世海,憑借與同學一起設計的“四腳走迷宮”機器人,獲得當年四川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那時認識了4個同樣愛好機器人研究的朋友,大家經常一起交流,并萌生了組建一個專門研發機器人團隊的想法。”鄧世海回憶說。
經他們分析,這里大有“文章”可做:國內機器人市場穩定性、可靠性、實用性有待提高,而國外進口機器人產品的價格又相對偏高。
受資金和規模限制,團隊一開始就確定了“不做高大全的全裝配生產線”,而是從一個細分市場小切口進入。他們選定的切口:工業機器人控制器和工業機器人伺服系統——鄧世海解釋說,工業機器人控制器可以理解為機器人的“大腦”,是操作指揮工業機器人運行的最關鍵核心部位之一。
2012年,鄧世海的創業團隊抓住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機遇,申請入駐成華區大學生創業園,并創辦了成都卡諾普自動化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短短3年創下驕人成績:目前,公司已經開發出40多種機器人控制系統,廣泛應用于噴涂、碼垛、焊接、搬運等方面。2014年,實現工業機器人控制器銷量近千臺、銷售額670多萬元。
做國產機器人“大腦”領跑者
業績的背后,是鄧世海及其創業團隊在技術研發上的艱辛付出。
從2012年開始,鄧世海的公司先后獲得2項軟件著作權、2項發明專利、3項外觀專利及10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成為2014年度唯一榮獲“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優秀控制器品牌”的機器人控制系統生產企業,并成功取得國家“雙軟企業”認證資格、享受相對應的退稅優惠政策。
正是一項項專利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為他們敲開了國內機器人應用市場的大門,并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競爭中贏得市場青睞,成為目前國內應用最廣、銷售量最大的國產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生產商,產品已批量應用于比亞迪、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生產中。“近兩年來,公司產品銷售額基本上都是成倍增長,今年實現銷售額上千萬元完全沒有問題。”鄧世海說。
盡管現在公司已從大學生創業園搬了出來,成員也從最初的5人團隊擴展到了現在的30人,鄧世海仍然將自己的公司定義為“創業期”。而他未來的目標是要成為“國產機器人大腦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