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已經損壞,企業檢測員卻能“測出”完好且符合標準的數據。8月26日,三晉環保行記者團在盂縣東坪煤業有限公司采訪時,遭遇應付檢查。
盂縣東坪煤業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礦井水處理車間全年運行,處理后的礦井水用于井下滅塵等。礦井水處理車間在兩年的運行中,設備運行良好,出水全部達標。該公司檢測員出示了礦井水處理每日檢測記錄,最新記錄為8月25日,該記錄符合相關標準。不過,在該公司檢測室,記者卻發現,用于檢測的試劑瓶布滿塵土而且老化,輕輕一碰,試劑瓶頂部的橡膠滴頭就掉了,且瓶中并無試劑。同時,用于檢測的玻璃儀器設備,其關鍵部位已銹住,無法使用,經公司檢測員現場嘗試仍無法使用。針對檢測儀器已經壞掉,卻能“檢測”出8月25日符合標準數據的問題,檢測員不予正面回答。
根據規定,上述企業自身監測數據雖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作為企業自身運行維護來說是必要環節。因為監測處理過的礦井水出水,可及時調整處理環節,以保證處理過的水水質達標。這一環節如果缺失,企業礦井水處理的針對性就比較差,出水水質是否達標也得打個問號。
該公司屬資源整合礦,現處于邊建邊生產的狀態,日排礦井水約1600噸,礦井水處理采取一般處理工藝。三晉環保行記者團副團長、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助理曲官生表示,企業本身處理礦井水問題不大,問題較突出的是企業自身監測機構的管理不規范。當地環保部門應督促企業在完成全面驗收的情況下,優先配套建設在線監測設施,便于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并希望企業加強自身監測機構建設,及時更換儀器設備,規范相關操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