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制造大國怎樣變成制造強國,中國制造怎樣變成中國創造?這是一個老話題。國務院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把制造業提到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的高度,也給這個老話題帶來了新含義和新熱度。
創新沒有浪漫曲
升級中國制造的關鍵是突破技術瓶頸,技術創新沒有浪漫曲,這是個無捷徑可循的艱苦歷程,有賴于國家研發強度和企業研發強度的持續提高,有賴于企業建立并強化研發是生存之本的意識。正如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所言:“靠毛巾擰水擰出利潤是迫不得已,是掙扎,必須在關鍵領域有核心技術。”
“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2015年5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中,中國國務院對制造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宣布“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已經5年
1990年,在改革開放12年之后,中國制造業產值僅占世界制造業總產值的3%,同時中國人口卻占世界人口的20%,這一令人尷尬的數字反映了中國工業基礎的孱弱。經過一代人努力,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9.4%,并且超過美國的18.2%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