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系統管理著2538倉混凝土澆筑信息、3496支安全監測儀器、4723支混凝土溫度計以及2.4萬米的測溫光纖。”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文浩說,該系統能夠實現高拱壩智能管控,時刻知曉大壩的“身體狀態”,真實把握大壩建設的“脈搏”。
正是憑借智能化建設理論和體系,溪洛渡創造了澆筑混凝土680萬立方米未出現溫度裂縫的世界紀錄。國際大壩委員會名譽主席Lius Berga教授評價:“中國的創新技術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智能化建設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成功解決了‘無壩不裂’的世界難題。”
網絡圖片
呈現“地下迷宮”奇觀
溪洛渡地下電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最大規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溪洛渡水電站,還有一個世界奇觀,就是遍布在金沙江左右兩岸的地下廠房洞室群,無論是洞室數量還是尺寸,均為世界之最。乘車穿行在連片的巨大洞室中,記者很快就迷失了方向。但只要熟悉路線,不同的洞室可以把工作人員帶到電站的每個角落。
由于溪洛渡地勢比較狹窄,為更少占用土地、遷移人口,必須盡可能利用兩邊的山體,把廠房放在山洞里。溪洛渡水電站總設計師、中國電建成都院副總經理王仁坤介紹,溪洛渡地下電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最大規模的地下洞室群,在不到1平方公里內有近百條洞室縱橫交錯,洞室邊墻高、跨度大,其中主廠房跨度31.9米,尾調室高度95米,開挖過程中如果控制不到位,容易引起巖體開裂破壞甚至塌方,影響施工和后期運行安全。
為解決這一問題,項目首創了超大地下洞室群圍巖穩定與控制成套技術,成功解決了層狀巖體近庫岸特大洞室群集成化布置、深覆蓋層大斷面豎井安全施工等世界級難題,施工質量超越三峽工程,為同類工程提供了開創性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監測數據也表明,地下洞室群處于穩定狀態。原中國大壩協會名譽主席潘家錚院士稱贊:“溪洛渡地下工程是世界一大奇觀,溪洛渡地下電站工程堪稱精品,是中國水電工程的驕傲。”
泄洪技術是溪洛渡大壩的另一個大亮點。在曾經引領世界壩工方向的歐美國家,出于壩體結構穩定性考慮,拱壩壩身一般不開孔,著名的胡佛大壩就是如此。溪洛渡大壩屬300米級高拱壩,作為長江干流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泄洪是關鍵問題,在兩岸的泄洪洞不足以宣泄全部洪水的情況下,溪洛渡大壩壩身開有大量孔口用于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