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雷軍說過一個金句: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作為高科技行業,軍民融合無疑是當前儀器儀表行業的一道風口。本文與您一起深度解讀相關事件、政策,探討如何抓住軍民融合下的產業機會,做會飛的“豬”!
就在離春節不遠的1月22日,出了一個重磅消息:在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習近平擔任主任。定位上,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直接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看了這則新聞,對這個機構的兩個特征印象深刻:一是它直接對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二是習近平親自擔任主任。僅從這兩點出發,就能掂量出其中分量,其規格不可謂不高。
這個“高大上”的機構成立透露出重要“信息”,即推動軍民融合深度改革是當前國家與政府的一件大事,勢在必行,一兩年內軍民融合領域將掀起一番深刻的變化和改革,也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風口”,參與者均有機會成為“風口上的豬”。
軍轉民對國民經濟和軍工企業是雙贏
簡而言之,軍民融合主要包括“軍轉民”與“民參軍”,其中軍轉民是特指軍事裝備等軍品的技術、生產設備和人員向民用生產領域轉移。
近年來,神九天宮太空“初吻”、北斗“織網”覆蓋亞太、嫦娥九天繞月,蛟龍深潛凱旋、“遼寧號”交付入列、殲-15成功起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碩果累累。
但另一方面,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體系依然是大而不強,發展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嚴重影響我國向中高收入國家進發。為打破這種局限,國家決策層提出“工業2.0”和“智造制造”的戰略目標。
而軍工企業正是實施這一目標的主要載體,因為一個國家最先進的技術往往誕生或首先應用于國防科技工業??梢哉f軍工是科技和人才密集的高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因此,推動軍轉民,即可以利用軍工優勢資源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高新技術產業群,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工業2.0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尤其在計算機技術、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方面,軍工企業在漫長發展中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底子,把其應用到民用市場后,將催生出規模龐大的民用高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