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條自動駕駛測試路在北京亦莊落成,一部分道路設施,推廣無人駕駛技術等將會在未來一一推進。據悉,當前上海、深圳、重慶等城市也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實踐測試。自動駕駛測試的目的,就是讓概念更好地落到路面,而前提是測試車輛必須依法行駛。
縱覽汽車發展史,自動駕駛這一不懈的追求,在技術進步中正漸行漸近。盡管實驗室中的技術積累日益成熟,但無人駕駛汽車能否應對復雜的現實道路環境,還須經歷“路考”。為此,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發布《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及相關細則(試行),規范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際道路測試,在國內首次明確了自動駕駛路測的合法性,讓行業發展得以邁出重要一步。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政策法規也須同頻共振,跟得上、立得住、看得遠。
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離不開實驗室的理論探索、真實路況的實測數據,也有賴于政府部門提供必要的軟硬件環境。事實上,自動駕駛作為科技前沿領域,一直是國外科技發展的熱門選項。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因大力支持自動駕駛技術,成為廣受車企歡迎的重要測試地。融入真實道路環境,自動駕駛系統才能趨于成熟完備;提供及時、完備的政策法規支撐,科技創新活動才能放開手腳、釋放潛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智慧社會的目標,自動駕駛正是重要內容。明確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和軌道交通系統,提出在自動駕駛領域盡快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設定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時間表……從《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從《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北京等地的實踐探索,國家和地方都在支持發展自動駕駛技術,體現著對新技術、新業態的包容態度與前瞻眼光,也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還應看到,引導自動駕駛技術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尊重規律、循序漸進。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仍處在研發測試階段,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還很多,不能操之過急。另一方面,北京的地方新規不具備全局性、普適性,其他地方不宜照搬照抄,而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實現自動駕駛的“彎道超車”,既要時不我待、搶抓機遇,更應防控風險,避免盲目躍進。以確保用戶安全、打造新興產業、滿足交通需求為基礎,政府、企業、社會攜手前行,才能以自動駕駛技術拓展創新發展的廣闊空間。